【光明日報】揚信息科技風帆 育實踐創新棟梁
南京郵電大學誕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組建本科院校, 2005年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校現有13個院(系、部)、13個研究院(所、中心),教職工1500多人,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的占38.9%、普通本科生10000多人,研究生2000多人;擁有仙林、三牌樓兩個校區。 當前,學校正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搶抓機遇,勇立潮頭,實施“質量立校、人才強校、特色興校、創新活校”四大戰略,不斷提升
【中國教育報】追蹤并引領信息科技發展 實現教學研究型大學新跨越
南京郵電大學,被譽為“華夏IT精英的搖籃”。她的創辦、發展和壯大,是我國大半個世紀以來信息通信事業變化發展的縮影。今天,這所歷史悠久卻又年輕激昂的學校,正昂首闊步,響亮地吹起了“把南京郵電大學建成特色鮮明,在信息科學和技術領域國內一流、國際有影響的教學研究型大學”的集結號。 薪火相傳 務實進取 南京郵電大學誕生于抗日烽火中,1958年組建本科院校, 2005年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學
【南京日報】信息“危險品”上路就攔截
超載、超限、攜帶危險品的車輛駛上高速公路,會給交通帶來極大隱患。同樣,網絡傳輸上流量的巨大沖擊和信息“危險品”,也會給信息高速公路安全帶來危害。南京專家研制出本領高強的“電子警察”,能夠識別看不到、摸不透的信息“危險品”,還網絡以安全暢通。這項名為“下一代通信網絡的監測、管理、優化和業務支撐系統”的研究,最近榮獲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 互聯網已經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可
【新華日報】通信新技術:悄然改變我們的生活
“隨著電信與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有了許多突破性創新,我們的生活也將悄然改變。”日前舉行的南京郵電大學與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及企業家代表團產學研合作洽談會上,有關專家描繪了一些已經或正在實現的通信技術給人們帶來的便捷圖景。 未來手機將取代手提電腦、相機 隨著4月1日中國移動面向8個城市正式啟動TD―SCDMA社會化業務測試和試商用工作,我國第三代移動通信(3G
【揚子晚報】看電視上網打電話一根線就能搞定
本報訊 家里裝修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線太多!又是電話線,又是網絡線,又是有線電視線,其實這些線完全可以歸并為一根。昨天南京郵電大學與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及企業家代表團產學研合作洽談會在寧舉行,有關專家介紹了當前最新通信技術研究成果。 南郵大校長楊震教授說,在我國,電信網、計算機網和有線電視網融合在技術上早已不存在障礙,但現在三塊彼此是有制約的。此外,將來家里只要一根電線就能解決用電、看電視
【現代快報】用電線就能上網 你知道嗎
快報訊:通過家里的一根電線,就能網上沖浪,你相信嗎?昨天,在南京郵電大學與福建省信息產業廳及企業家代表團產學研合作洽談會上,專家們的介紹讓人耳目一新。 一幢大樓里,僅僅通過普通的電源插座,連上一個電力線寬帶調制解調器,整個樓里所有的計算機都可以同時享用高速網絡。“這可不是天方夜譚。”會上一位專家介紹說,這在一些國家已經成為現實。 用電力線上網,是把電力線作為傳輸媒介,至于
【人民郵電】加強學科交叉融合 力促中國通信理論技術創新(訪楊震校長)
加強學科交叉融合 力促中國通信理論技術創新 ——訪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楊震 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近日在南京召開。會上,記者就新一代通信技術的發展趨勢等問題專訪了中國農工民主黨第十四屆中央副主席、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教授。楊震教授從移動通信技術和互聯網兩個方面暢談了ICT的發展趨勢,以及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工作委員會的工作設想。 楊震教授
【新華日報】中國通信學會年會在寧舉行
本報訊 昨日,由中國通信學會主辦、南京郵電大學承辦的中國通信學會第五屆學術年會在南京開幕。副省長張桃林、中國通信學會理事長周德強出席并講話。 張桃林在講話中指出,本屆年會對于科學把握當代信息通信技術演進趨勢,推動通信領域新技術應用與新業務開發,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以通信業為基礎的信息產業已發展成為我省第一支柱產業,我們將加強通信技術的開發應用,借助通信技術
【新華日報】省領導看望慰問寒假留校大學生
本報訊 寒假留校大學生的生活安排得如何,省委省政府十分關心,代省長羅志軍近日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對留校過節大學生的組織工作進行檢查,確保安定和諧。30日下午,副省長何權前往南京林業大學和南京郵電大學,看望慰問寒假留校的大學生和值守崗位的教職員工,帶去省委省政府的親切關懷和問候。 南京林業大學目前有留校學生300多人,為確保安全和方便同學們的生活,學校將他們集中居注統一就餐,并精心安排了年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