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報報道】“我的目標是做大型企業,做大學生的企業!”昨天下午,南京郵電大學大二學生陳峰偉,在他開辦的“唐電電器有限責任公司”成立大會上這樣描繪企業的遠景。臺下聽他發言的,除了學生外,還有來自太平洋建設集團、江蘇奧雷光電等企業的總裁和公司代表。
起因:租柜臺做手機生意發現商機
陳峰偉今年21歲,是南京郵電大學數理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的學生。昨天的陳峰偉,穿著深色西裝,皮鞋擦得锃亮,想事情時,習慣微微皺起眉頭,一點也不顯得稚嫩。他告訴記者,要和客戶談業務,基本上每天都穿西裝,“現在我這樣,走在街上沒人看得出我是學生。”
陳峰偉是河南人,家人在當地做綠化生意。不過在家時,他并沒有幫父母做生意,而是像許多同齡人一樣,喜歡軍事,喜歡踢足球。
改變發生在2004年進入大學后。陳峰偉進入大學后做的第一份與“賺錢”有關的活是當家教。家教沒做多久,他就自己開辦了家教中介公司。陳峰偉說,他開辦家教中介的原因很簡單——幫窮學生省錢,“絕大多數家教公司都是向學生收取中介費,而我的公司是向請家教的人收中介費。”
兩個半月前,他開始做手機代理,在學校所在地仙林大學城大成名店中租了一節柜臺。可才做了3個星期的手機生意,他又有了自己開店的想法,“那時我每天能賣2部手機,賺400元,我感覺到這個市場十分巨大。后來,我做了3次問卷調查,每次發出1000份問卷,得出的結果是:仙林地區每年手機、筆記本電腦、數碼相機、MP3的市場容量總值約3.6億元,18%的同學表示如果仙林地區有學生開辦的IT賣場,他們會去。”
籌資:旅途偶遇北京一投資集團負責人
有了開IT賣場的想法,資金成為難題。陳峰偉自己的積蓄加做生意賺的錢,只有30萬元左右。于是,他開始四處奔波,拉投資。
“我父親有不少戰友在北京,我就想找他們幫點忙,于是一趟又一趟往北京跑。就在我第10次去北京的火車上,與鄰座旅客閑聊時,得知他是北京一家投資集團的副總,他對我的項目很感興趣。”陳峰偉說。后來,這家集團暗地來仙林考察過,并認可了他的計劃。
“現在我已籌集到300萬元,30萬元是自己的,70萬元是我同學父親給我的投資款,還有200萬元則是北京那家投資公司的錢。”陳峰偉說,目前已把店址定在仙林大學城中心的大成名店,商鋪面積536平方米。等南京這里的做好了,他還要去上海、杭州、武漢等地的大學城,開設大學生的賣場。
“我打算休學,專心發展自己的事業,我要對投資商負責”,陳峰偉略有些疲憊地說,他現在每天只能睡四五個小時。
前景:合作伙伴看好大學城IT賣場
陳峰偉開辦的唐電電器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52萬元,現有員工十多名,絕大多數是大學生。陳峰偉說,得知他開辦IT賣場的計劃后,先后有200多名學生找到他,希望進公司工作。
鄧悠是南京郵電大學大三的學生,他在唐電電器的職務是董事局辦公室主任。鄧悠說,得知陳峰偉的IT賣場計劃后,自己主動找上了門。“他的勇氣和魄力是我所沒有的,他天生有一種領導才能。”
“我們看好仙林地區IT賣場的前景,愿意和陳峰偉合作”,一家電子商務物流配送中心的負責人張斌表示,正打算和陳峰偉開展網絡銷售方面的合作。張斌告訴記者,他對陳峰偉的第一印象是:“他比我21歲的時候老練得多。”
作者及來源: 記者 王茸 南京日報 2005年12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