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袁周敏教授的研究成果《積極建構中國語用學自主知識體系》在《中國社會科學報》刊發,并陸續被學習強國、光明思想理論網、中國社科科學網、國家語委科研網、湖北社會科學網等中央和地方媒體轉載。
研究認為,近代以來的知識參照多以西方知識體系為中心,這種如天幕般的知識幕布實際上也只是人類地方性知識的一種,當它被當作一種普遍性知識教授并彌漫開來之后,其地方性逐漸被人遺忘,甚至被誤認作世界的普遍性。而中國研究的方法論,不僅站在中國文化立場來看中國,更是在中國歷史、中國事實的內部邏輯中建立起一個觀察點,從而為人類文明的發展提供多元的解釋框架,進而擺脫簡單的本土研究的價值優先立場。文章提出中國語用學自主知識體系建構路徑大致可概括為:深刻認識西方理論的適用性與不足,并在問題意識引導下確定研究的角度與方法,進而提出比西方理論更為貼切的理論框架以解釋本土語用實踐,最終確立本土語用研究的概念系統與知識系統,并努力使其成為世界學術的一部分——能夠解釋中國的語用行為,亦可用來解釋國外同類語用實踐甚至人類語用實踐,從地方性知識轉化成世界知識,從特殊性走向普遍性,為闡釋世界提供一種中國的方法,為理解世界提供一種多元的方案。
近年來,我校外國語學院圍繞“中國自主的知識體系”構建,結合學校文科振興計劃和學科交叉融合計劃,聚焦語言大數據,發表了《文理兼治破立并舉——積極建構漢語語法學自主知識體系》《語言資源共享助力跨學科研究》《城市語言景觀助力應急語言服務》等系列高質量成果。
(撰稿:袁周敏 初審:駱公志 編輯:王存宏 審核:張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