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學生王博作為唯一的獲獎學生代表發言
日前,由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主辦的2017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頒獎儀式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舉行。大賽組委會主任、兩院院士王越為獲得本次競賽本科組最高獎的南京郵電大學代表隊頒獎。
據悉,獲獎團隊主要成員、南京郵電大學電子與光學工程學院大四學生王博作為唯一的獲獎學生代表在頒獎儀式上發言。“我大一上學期加入校科協和創新實踐基地,成為了一名電子DIY愛好者。大二時,我結識了兩位給力的隊友,一同加入老師的自動控制科研小組,參與了有關飛行器、智能車、機器人等相關的科研項目。大三上學期,我們參與了多個科研項目,獲得2017年全國大學生智能互聯創新應用大賽國家一等獎及ARM創新大獎。”據介紹,南郵組建了三十余老師的電子設計與創新訓練指導團隊,緊跟信息技術最新發展,關注電子設計競賽領域的最新發展動態。“當我們看到了今年的賽題時,心中萬分高興,對于四軸飛行器,我們有準備,有項目經歷。”王博說,此次在肖建、蔡志匡老師指導下獲得最高獎,得益于學校較為成熟的培訓體系和選拔機制。
王博、錢家琛、邱城偉三位小伙子共同將獎杯高高舉起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始于1994年,每兩年舉辦一次,是歷史最悠久的大學生學科競賽,也是教育部倡導的全國高校四大學科競賽之一,是自動化、電子信息、計算機等專業難度最大的競賽之一。本屆競賽吸引了全國高校的14400支參賽隊伍報名。該賽事目的在于推動高等學校信息與電子類學科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的改革。
南京郵電大學繼1997年獲得該競賽本科組最高獎“索尼杯”后,又一次獲得最高獎,這樣的成績在全國高校中可謂“鳳毛麟角”。兩次成功“舉杯”,靠的是南京郵電大學多年來堅持不懈進行教學改革的實踐。學校《信息學科高素質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研究與實踐》獲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6年,《南京郵電大學電子類專業基礎課程與創新改革方案》實施。
作者:尤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