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互聯網大會系列評論(6)
法制網特約評論員 王春暉
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12月3日上午在浙江省烏鎮開幕,國家主席習近平發來賀信。習近平在賀信中指出,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變革進入關鍵時期,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日益成為國際社會的廣泛共識。習主席重申了中國倡導的“四項原則”、“五點主張”的內涵,“希望同國際社會一道,尊重網絡主權,發揚伙伴精神,大家的事由大家商量著辦,做到發展共同推進、安全共同維護、治理共同參與、成果共同分享”。這充分展示出中國在全球互聯網治理中的大國擔當精神。筆者認為,中國倡導的“四項原則”與“五點主張”全面展示了中國在全球網絡空間治理中的政策立場,共同構建和平、安全、開放、合作的網絡空間,是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的指南,同時也是構建全球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石和行動綱領。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主席著眼世界和平發展大局,順應各國相互依存大趨勢,致力中外良性互動,展現中國“大國擔當”,以天下為己任,與時俱進提出并不斷充實“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先進理念,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2017年1月18日,習近平主席在日內瓦萬國宮出席“共商共筑人類命運共同體”高級別會議時,發表了題為《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旨演講,深刻、全面、系統地闡述了“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2月,聯合國社會發展委員會第五十五屆會議協商一致通過“非洲發展新伙伴關系的社會層面”決議,呼吁國際社會本著合作共贏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精神,加強對非洲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持,這是聯合國決議首次寫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11月,第72屆聯大負責裁軍和國際安全事務第一委員會會議通過的“防止外空軍備競賽進一步切實措施”和“不首先在外空放置武器”兩份安全決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再次載入這兩份聯合國決議。
“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是中國倡導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價值觀在網絡空間的延續。當前,全球互聯網空間的安全與穩定已經成為攸關各國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的關切。要解決互聯網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必須積極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這是實現全球互聯網健康、安全、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全球互聯網治理的“四項原則”,即“尊重網絡主權、維護和平安全、促進開放合作、構建良好秩序”,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基石。首先,“尊重網絡主權”根植于國際法理的基本準則,主要表現為:各國有權自主選擇網絡發展道路、網絡管理模式、互聯網公共政策,各國都有平等參與國際網絡空間治理的權利;其次,“維護和平安全”要求各國應當超越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共同建立維護網絡空間的和平與安全的規則;再次,“促進開放合作”的宗旨是各國不論在政治、經濟及社會制度上有何差異,均有義務在國際網絡空間治理方面彼此合作;第四,“構建良好秩序”強調了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需要共同維護主權國家安全和發展規律。
全球互聯網治理的“五點主張”,即“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這是構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行動綱領。首先,“加快全球網絡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互聯互通”,是讓更多國家和人民共享互聯網帶來的機遇和利益;其次,“打造網上文化交流共享平臺,促進交流互鑒”,強調了互聯網是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正能量的重要載體,中國愿通過互聯網架設國際交流橋梁,推動世界優秀文化交流互鑒;再次,“推動網絡經濟創新發展,促進共同繁榮”,表現了中國正在推進“數字中國”建設,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積極推動世界各國共同搭乘互聯網和數字經濟發展的快車;第四,“保障網絡安全,促進有序發展”,強調了網絡安全是全球性挑戰,沒有哪個國家能夠置身事外、獨善其身,維護網絡安全是國際社會的共同責任;第五,“構建互聯網治理體系,促進公平正義”,主張建立多邊、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聯網治理體系,各國應享有平等參與互聯網治理的權利,同時應當公平地分配互聯網基礎資源,縮小全球不斷擴大的“數字鴻溝”。
(王春暉: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教授,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網絡空間國際合作委員會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