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年邁的父親中午在家睡著了,你會做什么?把窗簾拉上,燈光調暗,電視聲音調小,輕手輕腳地給他蓋個毛巾被。
“在物聯網的時代,我們希望兒女不在家的時候,會有一個系統幫你完成所有。”
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研究院院長朱洪波娓娓道來,“房屋內大量的傳感器、攝像頭,以及周圍的環境數據收集,調用到服務中心,通過系統判斷,再根據你申請的付費服務,因此系統最終有了決策。”
“這個系統才可稱為智能家居。”
南京林業大學家居與工業設計學院院長吳智慧也持有相似的觀點。“說的簡單一點,智能家居以住宅功能為基礎,基于物聯網、云計算、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自動化智能系統實現與家庭生活相關的各種感知和控制場景。”
智能家居不是產品,它是系統
在1996年,有一本年度暢銷書名叫《未來之路》,作者是大家熟知的比爾?蓋茨。他在書中精準地預言了很多如今已經實現了的技術,比爾?蓋茨還用大篇幅談論了“智能家居”的概念,并且他也將自己的豪宅逐步地改成一個全屋智能的場景。
如今智能家居已逐漸擺脫虛幻的概念,發展成為具有市場價值和規模的新型產業。
時間再來到2017年,開年的CES展也讓智能家居又足足火了一把。
去年,國家發改委就發布了《智能硬件產業創新發展專項行動》,旨在提升終端產品智能化水平,加快智能硬件應用普及。《行動》提出,到2018年,我國智能硬件全球市場占有率超過30%,產業規模超過5000億元。
《互聯世界:智能家居是未來物聯網成長的關鍵》指出,未來五年全球智能家居設備和服務市場將每年以8%~10%的速度增長,到2018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80億美元。
2020年智能家居將可能成為聯網和物聯網設備部署增長的主要驅動力,連接數將會達到500億,中國有望成為亞洲最大的智能家居市場。
南京新港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管委會副主任王正明這樣解釋這股“推力”,“國家消費在升級,消費者老百姓對產品的品質和品牌要求都很高。我個人覺得是技術的進步,管理的提升,現在大部分生產和管理數字化;訂單也是通過數字流體現。第二,工業已經不是短缺經濟,不是做出什么就能賣的出去,消費者個性化要求越來越高。以前的管理思想怎樣增加產量,加大規模,降低成本,這種思想已經落伍了。”
這塊巨大的“蛋糕”已成為業界各方關注的焦點。盡管如此,但叫好不叫座的局面卻成為智能家居的現狀。
吳智慧向鳳凰網江蘇介紹,智能家居現在是一個“炒作”的概念,產業方面在國內還沒有哪個地方是成熟的。我們很多企業都把智能家居作為一個產品,或者一種技術。智能家居不是一個產品,它是一個系統。
家居企業要做智能制造,要做大規模定制、全屋定制,首要要做的是數字化轉型。家居行業做智能化、大規模定制,并不是裝備不行,不是產品不行,而是應該深度轉變思維方式,構建軟件和系統平臺,并輔以大數據支撐,實現制造和物聯網的結合。
“關鍵技術完善度”對于智能家居來說是一個發展相對并不平均的環節。通訊技術已經有藍牙,ZigBee,Z-wave,wifi等多項技術選擇,MCU和傳感器技術的發展其實為智能家居的大發展已經做好了技術的儲備,但是,在真正實現智能家居“智能”環節的幾大核心技術側:人工智能、云計算、大數據和物聯網等仍需要進一步成熟,給智能家居的發展做好鋪墊和基礎工作。
同時,吳智慧也表示,“我覺得技術問題不難解決,我們人都能飛上宇宙,技術還是問題嗎?關鍵我們集成的能力不夠,這些高新技術智能技術還沒有用到我們的生活中。”
關鍵技術正在完善和升級
巨大的系統就像大象,一個龐然大物,每個人都在做其中一個部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做的就是物聯網,每個人都理解成物聯網就是我做的這部分。簡單來說,用戶通常不止購買某一個品牌,而廠商卻自成體系,各產品使用的傳輸協議并不統一,導致設備無法聯動,智能家居的場景碎片化。
“單品的穩定性和互聯度”指的是現在很多琳瑯滿目的智能家居單品讓消費者可能挑花了眼,但是,智能家居的基礎是每一個單品,且都是一個穩定的單元,這樣才可以保證連接起來的智能家居網之間的聯動產生意義。如果單品不能保證穩定,那么整體智能家居解決方案也是空談。
這種“盲人摸象”的現狀,朱洪波卻持較為樂觀的態度,“現在大家做的也不錯,就像我們信息時代,一開始做元器件,再到系統到網絡到終端,一步步走過來,最后聚焦到系統上。未來還有幾十年的路要走,我們已經歷8年,進步飛快,如果再有8年,我想可以很迅速的往系統上靠了。”
那么,作為經濟強省的江蘇是否有物聯網的基礎和智能元器件的基礎?
“如果我們蘇北的地方,就是做木材加工的,他要來做智能家居的定位,我覺得難度比較大。江蘇的蘇州、無錫、昆山、南京,有這個技術基礎,做起來比較有可能性的。”吳智慧認為。
江蘇目前正圍繞“揚子江城市群”、“寧鎮揚一體化”發展戰略,按照“產城融合”思路全力加快推進城市建設。作為省會南京,也出臺一系列政策吸引企業入駐各大園區。
入駐企業可以享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示范區、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國家火炬計劃特色產業基地、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總站等平臺的政策支持。
王正明看來,其實吸引物聯網人才到南京,政策是其中一方面,最重要的方面一定是環境。環境包括2方面,一是硬環境,硬環境就是企業到這里來,肯定有它的需求,一定要吻合。例如,企業需要土地、高效物流、便捷基礎設施。城市就要具備這樣的園區,同時也需要園區相應的規劃建設。
第二是軟環境,園區能夠幫助企業解決問題。園區能夠幫助企業招聘到他所需要的人力資源,方便的辦理工商手續、海關進出等等。
同時,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在今年9月1日,率先發布了《南京開發區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并明確了未來三年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主要任務,將開發區打造成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基地”。
現在我們正處于從“功能家居”到“智能家居”的“過渡期”。在這個階段中,關鍵技術正在大踏步的完善和升級,消費者的價值需求在不斷地被探索和重塑,功能需求也在市場的變化中持續被升級和明確。
應有統一標準防止信息泄露
互聯互通肯定是智能家居發展的一個大趨勢,智能家居必將朝著單品智能到場景智能,再到人工智能的方向發展。
很多行業人士甚至是一些企業認為智能家居還沒有形成穩定產業原因,首先因為產品價格太高導致消費者購買意愿不強,另一重要原因是因為智能家居安全性的問題。
現在的社會是個信息爆炸的社會,信息泄露是個很可怕的問題。智能家居產品及系統不停地在采集、傳輸家庭的數據信息,信息安全問題始終是用戶不可避免要去擔心的。
朱洪波認為,“網絡時代的安全越來越大,黑客的攻擊,網絡詐騙,網絡隱私都沒有,但不能因為這些問題,我們不使用網絡,所有的技術發展都有安全問題。我們有發電機的時候,電的安全性怎么考慮?有人提出電太可怕了,難道我們不去用電嗎?我們有了交通,交通安全怎么保證?不能因為有交通事故,我們就不用交通。”
吳智慧坦言,“安全性不僅僅是家居的問題,信息大數據時代,所有都存在安全問題。家里裝監控,雖然是好事,但有時候有信息泄露。國家應該有統一的標準,或者國家去控制,這樣市民就可以得到保障。”
在信息化時代,以網絡為中心的服務,提供什么網絡,就用什么網絡。但是在智能化的時代,物聯網的時代,是以服務為中心的網絡,智能家居是未來物聯網成長的關鍵。
“物聯網它不是一種應用,也不是技術,應該是未來的一個系統。工業4.0的時代背景,總歸是一場大革命,人類社會發展、信息發展已經到了一個全新的階段。網絡不僅連接人,應該把所有的社會都連接起來,人類世界要連接,自然界也要連接,網絡將滲透到整個世界的每一個部分。”朱洪波說。(潘文茜/文)
【鳳凰網】家居革命在江蘇:智能家居是未來物聯網成長的關鍵
發布時間:2017-11-29
瀏覽次數:4262
文章來源:鳳凰網
分享至: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