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至10日,首屆全國大學生通信網絡部署與優化設計大賽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比賽由中國通信學會和教育部高等學校電子信息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主辦。來自全國10多個省市、共30所高校組隊參賽。
本次競賽內容包括網絡通信理論考試、通信網絡規劃設計與部署、故障排查與優化三部分。每支參賽隊由2名同校在籍學生組成。每位選手在各自的電腦上,根據任務要求,在模擬真實的通信環境中,完成不同城市之間基站設置、光纖連通、號碼調配及撥測、手機的上網,以及業務的分發等環節。經過緊張的角逐,最終蘭州理工大學、南京郵電大學及西南科技大學的三支代表獲得一等獎。
中國通信學會副秘書長朱峰總結本次賽事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次具體實踐,學校和企業共同擔負起培養新時代新型人才的重任。根據國家經濟發展重大戰略需求和電子信息類專業本科人才特點,本次賽事突出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在教學中的創新應用,以虛實結合,理論和實踐操作相結合設計競賽內容,凸顯和推進現代信息技術對電子信息類專業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實習實訓等具體環節中的改革與創新,推進本科產學研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的落地。
回顧本次大賽,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沈建華介紹說,賽題完全模擬移動、電信等網絡運營商真實的工作環境,包括目前正在使用的第四代無線通信,大容量的骨干光纖傳輸網絡,寬帶的承載接入系統,全部都集中在競技平臺上。選手在這樣的平臺上完成業務的分析、網絡的設計、設備的配置、業務的連通以及故障查找等多種操作,實際上相當于提前走入了社會,走入了行業,走入了職業。
大賽協辦單位某公司負責人林磊表示,當下信息通信行業急需具備對于整個網絡的規劃部署、開通設置及優化都有全方位的認識和了解的“全網思維”的人才。在校大學生通過“虛擬仿真”掌握當下業界技術,綜合能力“接地氣”,就業競爭力會更強。
據了解,目前高校實驗實踐教學的重要發展趨勢,就是用虛擬仿真手段代替傳統的大型、笨重、昂貴的實驗設備。南京郵電大學已經建設了3個國家級虛擬仿真實驗教學中心,在校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不斷提升,先后獲得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最高獎“索尼杯”、 “瑞薩杯”、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最高獎SIAM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以及中國機器人大賽暨Robocup公開賽冠軍等國家級以上重要獎。根據人工智能公司愛拼網(iPIN.com)發布的“2017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行榜”,南京郵電大學在江蘇高校中名列前茅。在世界500強企業任職的畢業生5年后擔任技術骨干或重要管理崗位的比例達10%。(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