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11月7日上午閉幕,會議以154票贊成、1票棄權,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該法將于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據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經濟法室副主任楊合慶介紹,網絡安全法共有7章79條,內容十分豐富,歸納總結大概有六方面的突出亮點。第一,網絡安全法明確了網絡空間主權的原則。第二,明確了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的安全義務。第三,明確了網絡運營者的安全義務。第四,進一步完善了個人信息保護規則。第五,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制度。第六,確立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重要數據跨境傳輸的規則。
對當前我國網絡安全方面存在的熱點難點問題,該法都有明確規定。南京郵電大學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研究院院長王春暉第一時間為《人民郵電》報發來評論稱,《網絡安全法》第四章用較大的篇幅專章規定了公民個人信息保護的基本法律制度,主要有四大亮點:一是網絡運營者收集、使用個人信息必須符合合法、正當、必要原則;二是網絡運營商收集、使用公民個人信息的目的明確原則和知情同意原則;三是公民個人信息的刪除權和更正權制度,即個人發現網絡運營者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或者雙方的約定收集、使用其個人信息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刪除其個人信息;發現網絡運營者收集、存儲的其個人信息有錯誤的,有權要求網絡運營者予以更正。網絡運營者應當采取措施予以刪除或者更正。四是網絡安全監督管理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對公民個人信息、隱私和商業秘密的保密制度等。
王春暉認為,《網絡安全法》針對實踐中網絡安全存在的突出問題,為應對網絡安全面臨的嚴峻形勢,保障公民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不受侵害,在確立保障網絡安全基本制度,保障網絡信息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以及促進網絡技術創新和信息化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上,充分體現了保護各類網絡主體的合法權利的立法原則,特別是把保障公民網絡空間合法權益不受侵犯作為網絡安全立法的基礎。
當前,新型網絡犯罪日益呈現出精準化、職業化的特征,其精準度和成功率不斷提高,癥結在于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防線不斷失守。在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侵犯個人信息和實施通訊信息網絡詐騙是兩大主要新型網絡違法犯罪類型,其中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和通訊群組以及利用網絡發布與實施詐騙是上述兩大犯罪的兩個終端。《網絡安全法》有針對性的規定:任何個人和組織不得設立用于實施詐騙,傳授犯罪方法,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等違法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不得利用網絡發布與實施詐騙,制作或者銷售違禁物品、管制物品以及其他違法犯罪活動有關的信息。這兩項規定對于保護公民網絡空間的合法權益,維護網絡空間的安寧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充分體現了我國網絡安全立法以民為本、立法為民的核心理念,符合當前網絡安全工作的實際和需要,也為今后《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制定奠定了堅實的上位法基礎。
【人民郵電報】網絡安全法獲通過 專家贊亮點多
發布時間:2016-11-07
瀏覽次數:3386
文章來源:
分享至: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