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1月10日訊(記者 羅鵬)快遞實名制已經在全國全面施行,但因此可能造成的個人信息泄密對普通市民的安全造成極大威脅。近日,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的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學術研討會上,南郵校長楊震及與會專家共同呼吁,國家要加快推進個人信息保護立法,保障個人信息與隱私不受他人侵犯,同時加大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個人信息保護。
現在科技技術影響著人類的思維、生產、生活和學習方式,互聯網、電子商務已經融入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信息濫用問題在我國也變的越來越嚴重。據中國互聯網協會2014年發布的中國網民權益保護調查報告顯示,超過80%的網民承認自己的家庭住址、姓名、銀行卡號被泄露,做好公民的信息工作迫在眉睫。
今年兩會期間,南郵校長楊震曾呼吁盡快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在互聯網+的大背景下,通過法律加大對個人信息保護。在研討會現場,他再次表示,盡管我國已經制定了多部涉及個人信息的條例,但個人信息保護立法缺乏系統性,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操作性還不太強,需要有配套的法律法規,以及操作性強的實施細則。
他建議,通過構建以憲法的規定為基本前提,以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政府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間法律關系的調整,對個人信息進行專門保護。同時,以刑法對嚴重侵犯個人信息的進行嚴厲打擊,建設多層次的個人信息保護網,是法制社會對個人信息完善保護的可行途徑。“首先我們要明確個人信息采集的目的,明確個人采集的目的是指個人信息在搜集的時候,必須有明確的特定的目的,禁止超出目的的范圍搜集。同時,要加大對未成年人等特殊群體的個人信息保護。”
研討會上,東南大學法學院院長孟鴻志則認為,要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應該上升為國家的法律,不能再搞國務院條例,通過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來明確什么是個人信息,明確了以后,政府信息公開條例才有相應的保護辦法。這部法律從個人信息的界定,對于內部法律,雖然不是全國人大的法律,它的實施也非常重要,直接關系著政府信息公開條例行政法規的履行的效果。
孟鴻志同時透露,現在江蘇省個人信息公開條例正在修訂,按照計劃要在今年完成,正式交給國務院法制辦,正式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