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加快建設教育名城,圍繞產業辦學校、辦好學校促發展——
打造產業騰飛人才“引擎”
——南郵通達學院落戶揚州啟思錄之三
本報記者 楚楚 默然
2012年4月16日,揚州與有著“華夏IT英才搖籃”之稱的南京郵電大學舉行共建南郵通達學院簽約儀式,一座古城與一所名校的聯姻,引起了各界聚焦。
僅僅兩天之后,總投資30億元的聯創揚州軟件園項目與總投資4億美元的寶能軟件園項目在揚州同時破土動工,行業巨頭入駐,引發了業界人士關注。
這或許是時間上的一種巧合,但巧合的背后,人們卻看到了揚州軟件信息服務業的起跳騰飛,看到了市委、市政府打造新興軟件名城的決心與信心,也看到了古城重視人才、發展高等教育,打造產業騰飛強力引擎的理念。
圍繞產業辦學校,“量身定做”優質產業人才隊伍
不久前,揚州軟件信息企業迎來了一個利好消息:南郵通達學院將在廣陵區與開發區的相關科技園區中,建立實習實訓基地,讓更多的學生與企業緊密結合。
回顧這幾年我市軟件信息服務業的發展:2010年,我市通過《揚州市鼓勵促進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提出要把軟件和信息服務業作為我市第一優先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2012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將軟件信息服務業作為第一優先發展的基本產業,加快打造新興軟件名城。
從那時起,市委、市政府高瞻遠矚,思考如何為產業發展尋找強有力的學科支撐和人才支撐。然而,遍觀揚州高校,雖然揚州大學和中職高職相關院校有軟件信息學科,但與產業的發展需求相比,依然知名度不高、學科力量不強,無法滿足軟件信息服務業發展需要。正因如此,市委、市政府以古城的熱情與真誠,下定決心牽手南京郵電大學,把通達學院引進到揚州。
經過三年的發展,而今,通達學院在揚招收的首批學生還沒畢業,就被企業一搶而空。實踐已經證明,揚州圍繞產業辦學校,不僅是一個成功的經驗,也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科學抉擇。這幾年,圍繞五大基本產業,全市都配備了相關院校的學科支撐與人才支撐,各高校也積極圍繞產業發展申報設置對應學科。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會召開座談會,聽取高校和企業的意見,服務高校發展,服務產業轉型。市委書記謝正義說,揚州要實施最專業、最優惠、最堅決的鼓勵政策,加快院校發展、加快產業做大做強。
辦好學校促產業,為產業發展打造強力“引擎”
南郵通達學院有很多“牛人”,大三學生牛偉杰就是其中之一。上個月,2015年“華三杯”全國大學生網絡技術大賽總決賽在杭州舉行,牛偉杰奪得了本科組全國第一名并獲得唯一特等獎。而今,這個陽光男孩已獲得珠海“金方達”提供的實習機會,實習月津貼高達5000元。
還未畢業,就被國內大企業提前“預約”,其實這在揚州揚子津科教園的高校院所中并不少見:儀征技師學院和揚州技師學院的畢業生,每年都成為汽車相關企業爭搶的“香餑餑”;揚州大學、 江海學院等學校的建筑專業畢業生,一直是建筑企業心目中的優秀人才……
在揚州這片熱土壯大的同時,各院校與企業的融合也在進一步加快:南京郵電大學實行“一院對接一市”,其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對接揚州,未來將進駐江蘇省信息服務產業基地并建立研究院,充實和加強揚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研究基礎與力量;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與揚州職教集團、揚建集團籌備建設建筑類公共實訓基地,除了承擔學生實訓、建筑技工培訓,這里還將成為建筑新材料的研發基地。
學校辦學成功才能力量加強,才能進一步推動產學研的融合,助力產業發展。去年,我市職教集團成立后,機電、汽車、電子信息、建筑、化工、電氣自動化、紡織服裝、旅游商貿的八大專業中心已經在醞釀之中,這八大專業中心將成為相關產業騰飛的“引擎”;今年2月,2015年國際美食峰會在西班牙馬德里開幕,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副院長周曉燕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讓淮揚菜再次揚名海外。
“地方產業的發展,不僅需要重大項目、龍頭企業的引領支撐,更需要科研院所與高等院校的‘輸血’推動。”市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說,我市鼓勵支持院校發展,尤其是打造揚子津科教園,不僅推動了全市教育發展,更為城市產業發展打造了最強力“引擎”。
順應五大基本產業發展需要,揚子津科教園還需再擴容再升級
7月19日,市委六屆九次全會傳出捷報:上半年,全市緊緊圍繞全年“54321”目標任務,突出抓好“產業項目升級年、生態文明建設突破年、城建項目決勝年、城市管理強化年、市民素質提升年”各項重點工作,經濟發展穩中有進,全市主要指標實現“雙過半、硬過半”。
在上半年經濟運行壓力倍增的背景下,全市經濟發展之所以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就是因為五大基本產業“龍頭舞動”,就是因為基本產業、重大項目、重點企業的強力支撐。
“然而,雖然取得了好的成績,但我們還必須認識到,與先進地區相比,揚州產業發展的體量還不夠大,提檔升級的動力還不夠足,學科支撐不夠強,轉型發展的壓力依然很大。”市經信委一位負責人說,現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壓力越來越大,要解決這些問題,需要進一步推動揚子津科教園區的發展,不僅需要擴容,更重要的是提檔升級,發揮更大的作用,釋放更多的能量。
圍繞產業提檔升級,各校已經付諸行動。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倪永宏介紹,兩年前,該校建筑類相關專業的學生約2000人左右,占比15—20%,近兩年比例不斷增長,現在全校約有3000名學生學建筑,達到了30%。他說,下一步,學校將繼續加強自身師資和科研力量,同時圍繞城市產業發展,對建筑工程、裝飾工程等就業需求缺口較大的專業進行擴充,對一些就業比較冷門的專業進行壓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