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報業網訊 “作為一種新的業態和一種新的經濟形態,互聯網+現在已經很快的開始延伸到了醫療健康服務行業。可以說,這是一場神奇的化學反應。”7月2日,“互聯網+醫療”高峰研討會在南京郵電大學舉行,江蘇省衛生與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王詠紅說起我省的智慧醫療,自信滿滿,她說:“我省先后被國家確定為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的綜合試點,以及居民健康卡建設區域電子病歷建設的應用試點。省財政直接撥款達3個多億,然后也爭取到中央財政試點經費1.3個億。”
據了解,到目前為止,我省絕大多數二三級醫院都不同程度建立和應用了電子病歷系統,部分醫院的電子病歷應用水平達到了三級以上表現,建成了數字醫療數字化的示范醫院,比如無錫人民醫院、中醫院信息化水平,以及互聯網應用水平在全國都術語領先地位。“有了電子病歷,你憑著健康卡可以遠程掛號,不要到院里排隊,專家給你看病的時候通過你的電子病歷,了解你有什么慢性病史,吃過什么藥,做過什么檢查,這樣有些檢查就可以不用做了,哪些藥過敏,哪些藥已經吃了一段時間……所有有效信息一目了然。所以,電子病歷在整個互聯網+當中起著至關重要的基礎作用。”王詠紅舉例道。
“物聯網驅動互聯網+健康醫護產業革命性變化,使我們健康醫護產業從目前傳統的以醫療技術為中心向以健康服務為中心進行轉移。比如,各種穿戴式終端的電源問題,我們已經成立了課題組在解決:利用自然界的能量轉換成我們的電源讓其供電。比如心臟起搏器,不需要開膛破肚換電池,而是利用自然界的風吹草動讓它充電。”教育部泛在網絡健康服務系統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朱洪波一邊介紹一邊暢想道:“云時代可以幫助建立分診醫療的可靠性、安全性、嚴肅性,把醫療資源充分放大,然后進行科學的診斷,實現終身醫療的管理。通過云醫院就能建立一個聯盟,把自己的一個醫院跟社區的醫院、家庭的醫院建立起一個大聯盟。大醫院可以把服務放到一個社區里面;另外,各種各樣的穿戴等設備也是云醫院的一個數據收集端口。”
不過,遠景美好的背后常常伴隨著不慎匹配的現實。“目前,還沒有一個互聯網具體的監管規定,互聯網醫療有硬件設施,所以設備這個地方也需要有一些統一,因為各家做的平臺不一樣,你要開放數據接口的時候就特別繁瑣。再者,各個醫療機構之間你的病種代碼,藥品代碼,數據庫等等都是一些信息孤島,暫時還不能形成互聯。此外,醫療信息安全隱患也是需要注意的,在互聯網上誰來管這個安全隱患?這些龐大的數據一旦泄露出去就收不回來了,對個人來說是很大的事情。所以,在大數據時代求發展,還需要有政策環境、資源環境和監管環境,必須要明確監管的主體,需要監管者和被監管者共同參與的這樣一個治理模式的建立,而且必須在事前、事中、事后全程監管,還要建立保護患者隱私有效的機制。”南京鼓樓醫院黨委書記彭宇竹提醒道。
新華報業全媒體記者 葛靈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