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電(龐雪汀 通訊員 張前 閆昌明)供職阿里巴巴、騰訊、百度、微軟這些世界巨頭公司,一直是高校畢業生們所夢想的。在畢業季里,新華網江蘇頻道探得南京郵電大學又一批“就業牛人”握手世界巨頭公司,成為眾多高校畢業生中的佼佼者。
多輪考試“一站到底”,考能力考反應
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軟件工程專業學生鄧良夫經過四輪考試成功握手阿里巴巴,同專業的陳佳佳經歷三輪考試及兩個月實習后獲得百度的offer,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的倪鑫經過了七輪面試進入微軟公司,傳媒與藝術學院的楊光皓則被世界三大游戲公司之一的育碧娛樂軟件公司錄用。無論是網測、還是電話面試、現場面試,他們一站到底,拼的是基本功、能力和反應。
倪鑫應聘微軟公司,同一批次參加網絡測試時約4000人,而最終只有40人收獲微軟Offer,1%的錄取率可謂嚴苛至極。“電話面試時,考官所提的問題幾乎都與業界比較前沿的技術問題相關,如大數據的處理和語言語意識別方面的內容。這些知識都超過了本科在校課程的授課范疇,這不僅是在考驗我對這個行業的了解,也是看我對這個行業有沒有足夠多的好奇心。”倪鑫說道。在現場面試時,考官要求他在限定時間內在紙上把代碼寫出來。“如果在電腦上寫代碼,還可以有參考,在紙上寫就全靠扎實的基本功了。”
陳佳佳在一個小時的電話面試中,考官把問題以截圖形式發在QQ上,然后要求她在電話中回答問題。她介紹說:“考官會根據簡歷中列舉的科研經歷,圍繞‘怎么做的’詢問得很詳細。稍有遲疑,考官就會不斷地追問。這其實是在考察我的思路和科研經歷的真實性。”
鄧良夫回憶說在技術面試環節,考官就他求職簡歷中提及的一個關于數據挖掘方面的國家級大學生科技創新項目,提問層層深入,一直問到他不會為止。“其實考官就是想了解你鉆研的程度。”
得益“科協”朋友圈
在采訪中,筆者發現這幾位同學都提到了“科協”。鄧良夫曾擔任計算機學院的大學生科技協會的主席。據他介紹,科協的同學畢業后的去向都不錯。除了上述巨頭公司外,美團、華為這樣的知名企業都會相中科協的學生。
“科協里沒有等級劃分,誰有能力誰就是老師。”倪鑫是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科協和校科協的成員,他說:“我在??茀f里就做了兩件事,聽別人講課和給別人講課。”他曾在科協中開講三個學期,每學期講課約15次,主講安卓開發和計算機科學基礎知識。陳佳佳也講過“Java”的基礎課程。“沒過多久,就會有學弟學妹超越你。”她笑著說道。
鄧良夫沒有課的時候大都會呆在科協的活動室里。“科協里自主學習氛圍是我喜歡科協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最早的時候,他早上8點左右就會到科協,一直到晚上11點才離開。陳佳佳感到“科協就是一個慢慢熏陶你的地方。”“有不懂的問題,扭頭就可以問學長。這是科協的硬件優勢。”鄧良夫很自豪。楊光皓則說他大部分時間都在科協活動室里“忙著做游戲,而沒時間玩游戲”。
“在這里可以遇到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這是科協成員最大的收獲。圍繞一個問題一起討論,分享技術心得和心路歷程。“在單位不太會有人手把手地教你,但可以在與同事交流中學到本領。”楊光皓在半年公司實習中,往日與科協小伙伴們自由討論中練就的溝通能力令他受益匪淺。2014年暑假,鄧良夫通過在阿里巴巴工作的學長推薦,電話面試替代了筆試。這也算是因“科協”朋友圈獲得的收獲。他說朋友大都是在科協認識的。
不過這個朋友圈也有準入制。陳佳佳介紹說,大一的科協成員在活動室是沒有座位的,只有大二堅持下來的成員,才會擁有自己的“位子”。計算機科協通常會有50人左右,他們舉辦“網絡攻防”比賽、網頁設計大賽等賽事,在本校反響頗大,連外校的學生也來參加比賽。
上大學,最要緊的是學會“找食”
這幾位同學今后從事的大都是軟件開發的工作,在上大學之前都沒有編程等軟件設計方面的基礎。倪鑫認為“其實沒關系,在大學里,學會‘找食’,就沒有輸在起跑線上之說。”
在上課之余,他們都做科研項目,無論是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訓練計劃,還是參加企業的項目研發,在投入其中的一年、兩年時間里,“會查很多論文”、“會請教老師和同學”、“去網上看使用手冊或官方文檔”。他們簡歷中的諸如對“基于地理信息位置進行聚類分析的推薦引擎”的研究、參與“交通預警和交通污染排放”企業研究項目、參加被冠以"程序設計的奧林匹克"尊稱的ACM程序設計大賽經歷都成了就業的敲門磚。
鄧良夫除了研讀課本外,自己購買很多相關知識的書籍來豐富自己,比如《深度探索C++對象模型》這本書他就覺得其中有很多值得仔細研讀的地方。陳佳佳也說,像《算法導論》這樣的經典書籍當然是必定要看的。陳佳佳是一名女生,懵懂中選了專業,先是自己試著做了一個稚嫩的小網頁,自我欣賞一番。接著又嘗試設計游戲程序,“可能最終做不出來,但在過程中學了很多東西。”在旁人眼里枯燥乏味的代碼,對她來說是一種信心的體現。“當然有受打擊的時候,那就忘記自己是一個女生,像漢子一樣去戰斗。”陳佳佳笑著說。
楊光皓說開發游戲軟件需要很強的自學能力。他如今工作中使用的游戲引擎是公司研發的,里面會用到腳本語言Lua,這在大學的課程中是不會講到的。不過他從大一開始每年參加ACM程序設計大賽,積累的研究方法已經教會他“順藤摸瓜”地去學習。現在他看見一個游戲畫面,就能庖丁解牛般知道的它的程序中的精髓。
學會了“找食”,據陳佳佳所知,科協里好幾名大三的同學已經獲得去阿里巴巴實習的資格。又據了解,2014年南郵到國有企業、政府機關、信息通信類企業就業的學生占比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