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在韓國釜山召開的國際電信聯盟第19屆全權代表大會上,156個成員國代表參與投票選舉下屆秘書長,中國推薦的候選人、南京郵電大學教授趙厚麟,在首輪投票中即獲得152票支持,高票當選新一任秘書長,成為國際電信聯盟150年歷史上首位中國籍秘書長,也是擔任聯合國專門機構主要負責人的第三位中國人。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專門機構,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是主管全球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聯合國機構。
“有緣千里來相會”,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電信聯盟的大樓里不時出現南京郵電大學教授的身影。他們積極參與國際電信聯盟相關電信標準制定和通信網絡的運營管理等研究工作。南郵副校長朱洪波教授從2008年起擔任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第三研究組副主席。2011年,南京郵電大學成為國際電信聯盟首批學術成員單位之一(另外4所大學是中國的清華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和突尼斯的兩所大學)。2014年7月,南郵校長楊震教授出席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會議,并作大會講話。
不斷刷新紀錄,傾力世界連通更關心祖國發展
趙厚麟在國際電信聯盟的工作經歷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一個傳奇。
1998年,趙厚麟擔任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局長,改變了一直由西方發達國家人士形成國際電信聯盟領導層的格局。2002年,趙厚麟以國際電聯歷史上罕見的高票數輕松連任,擔任2003年-2006年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局長。
2006年,在有三個對手的情況下,趙厚麟“出人意料”地在第一輪無記名投票中以壓倒多數勝出,成功當選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2010年,趙厚麟再次高票連任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2014年10月23日,在國際電信聯盟第19屆全權代表大會上,趙厚麟高票當選新一任秘書長。
在國際電信聯盟任職期間,趙厚麟一次又一次令人“眼前一亮”。 1999年,趙厚麟代表國際電聯與民間互聯網組織IETF的眾多代表對話溝通,兩大組織從此合作融洽。國際媒體評論說這是國際電聯史上的重大實踐,在歷史上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他擔任電信標準化局局長的八年間,顯著改善了國際電聯的標準化環境,縮小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標準化方面的差距。大部分標準獲得批準的時間從1997年前的四年,縮短到兩年。南郵教授糜正琨1997年開始參加國際電信聯盟的相關會議。他回憶說,2004年至2008年間成立“下一代網絡”、“三網融合”專題研究組,電信界、互聯網界和廣電界的眾多專家共同研究,分別用了兩年時間,關于“下一代網絡”、“三網融合”的相關國際標準就出臺了。現在,一些急需的標準可以在最短五周內獲得批準。
趙厚麟數次高票當選國際電信聯盟高級官員,創造了奇跡。“背后是強大的祖國”,趙厚麟始終認為自己的成功應歸功于“中國政府的信任”和“中國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的鼎力相助。
提升學術水平,更維護國家的合理訴求
我國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日益重視國際電信聯盟的作用。“多年來,南京郵電大學近20位教授參與國際電信聯盟的標準化活動。”楊震校長介紹說。
朱洪波教授擔任了國際電信聯盟中唯一從事理論研究的無線電通信局第三研究組副主席。
鄭會頌教授曾擔任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因特網國際互聯-流量與多要素”的課題報告人,參與國際電信政策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據鄭會頌教授介紹,“2000年前后,發達國家處于資費結算的有利方,而發展中國家因為互聯網上的接收大于輸出,國際互聯網清算中存在不公平現象。”而國際因特網互聯的D.50建議書的主要內容是互聯網接通后各國資費結算的依據和標準。為此,中國先后提交了“D.50建議修正案的修改意見”、“因特網國際互聯:骨干網集中度分析”等文稿,被吸納進D.50建議書的附錄,推動國際互聯規則朝著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方向發展。鄭會頌教授因工作突出獲得了國際電信聯盟頒發的獎狀。
沈蘇彬教授每年多次去國際電信聯盟參加會議,將團隊研究“對傳到統一對象的各種信息發布控制,對不同的信息怎樣進行融合處理”等方面的成果帶到國際論壇上,參與物聯網相關標準制定。沈蘇彬自豪地告訴筆者:“因為南京郵電大學的積極參與,法國電信代表、俄羅斯代表團成員等多國的代表一直很關注南郵的建議文稿,主動與我交換修改意見。”
糜正琨教授從1997年開始參加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信令”、“多媒體通信網絡”組的研究工作。他提交的“智能網與互聯互通”方面的文稿被采納在相關的國際標準中。接觸世界上領先的技術和理念,也幫助糜正琨教授完成了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獲得江蘇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了3本“下一代網絡”方面的專著。
第一次,一所大學在國際電聯發言
“成為國際電信聯盟成員,能夠加強南京郵電大學在電信相關領域與其他國家專家的交流和學習,使學校更加全面地參與到國際電信聯盟的活動中去。”2014年7月,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出席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會議并作大會講話。
據介紹,國際電信聯盟2011年上半年啟動物聯網標準化工作。楊震校長的科研團隊關于物聯網標準的研究與之同步啟動,側重物聯網技術架構、功能框架、信息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已提交20多篇建議文稿,部分建議被接納到第一個物聯網技術標準建議“物聯網概述”和其他正在制定的物聯網標準草案中。
2013年3月,南京郵電大學成為國際電信聯盟正在推進的物聯網通用需求、物聯網功能框架及其能力、物聯網應用支撐模型三個物聯網標準草案的主要編輯單位。
為了能更加全面地參與到國際電信聯盟的活動中去,南京郵電大學呂文俊教授、曹自平教授等一批年輕的學者也走進了國際電信聯盟。2013年6月,呂文俊在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第三研究組會議期間,就南郵在LTE-2.6GHz頻段展開的傳播特性研究工作與大會主席交流。
楊震校長告訴筆者,明年國際電信聯盟將召開世界無線電大會,決定第五代移動通信(5G)的頻譜,啟動5G的標準化工作。而朱洪波及其無線通信與物聯網學科團隊主持的“面向新一代移動通信的同步多通道寬帶信道測量系統”項目已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資助,該項目是我國5G移動通信研究領域第一批系統級國家重大研究項目。國家“863計劃”5G前期研究項目“高效能5G無線傳輸關鍵技術研發”、大規模MIMO技術、超密集網絡等領域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顯著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