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緣國際電信聯盟的南郵人
趙厚麟教授高票當選國際電信聯盟歷史上首位中國籍秘書長
南郵成為國際電信聯盟的首批學術成員單位
10月23日,在韓國釜山召開的國際電信聯盟第19屆全權代表大會上,156個成員國參與投票選舉下屆秘書長,中國推薦的候選人、南京郵電大學教授趙厚麟,在首輪投票中即獲得152票支持,高票當選新一任秘書長,成為國際電信聯盟150年歷史上首位中國籍秘書長,也是擔任聯合國專門機構主要負責人的第三位中國人。
國際電信聯盟是聯合國的一個專門機構,也是聯合國機構中歷史最長的一個國際組織,簡稱“國際電聯”、“電聯”或“ITU”,是主管全球信息通信技術事務的聯合國機構。
趙厚麟秘書長1975年從原南京郵電學院(現更名為南京郵電大學)畢業,1986年經原國家郵電部選拔推薦被國際電信聯盟公開招聘錄用為國際電信聯盟專業職員。2009年榮歸母校,應聘擔任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名譽院長。在當選國際電信聯盟秘書長之前,趙厚麟已經在國際電信聯盟工作了28年。
“有緣千里來相會”,從上世紀90年代起,國際電信聯盟的大樓里不時出現南京郵電大學教授的身影。他們積極參與國際電信聯盟相關電信標準制定和通信網絡的運營管理等研究工作。南郵副校長朱洪波教授從2008年起擔任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第三研究組副主席。2011年,南京郵電大學成為國際電信聯盟首批學術成員單位之一(另外4所大學是中國的清華大學、日本的早稻田大學和突尼斯的兩所大學)。2014年7月,南郵校長楊震教授出席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電通信局會議,并作大會講話。
不斷刷新紀錄,傾力世界連通更關心祖國發展
趙厚麟在國際電信聯盟的工作經歷一直被外界認為是一個傳奇。
趙厚麟入職一年后,成為國際電信聯盟標準化局成立以來第一位被聘用的中國籍終身職員。
趙厚麟七年中升了三級。他從P2級第一級別工程師做到了專業職員最高的P5級。這在國際電信聯盟的歷史上是罕見的。
1998年,趙厚麟擔任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局長,改變了一直由西方發達國家人士形成國際電信聯盟領導層的格局。2002年,趙厚麟以國際電聯歷史上罕見的高票數輕松連任,擔任2003年-2006年國際電信聯盟電信標準化局局長。
2006年,在有三個對手的情況下,趙厚麟“出人意料”地在第一輪無記名投票中以壓倒多數勝出,成功當選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2010年,趙厚麟再次高票連任國際電信聯盟副秘書長。2014年10月23日,在國際電信聯盟第19屆全權代表大會上,趙厚麟高票當選新一任秘書長。
在國際電信聯盟任職期間,趙厚麟一次又一次令人“眼前一亮”。 1999年,趙厚麟代表國際電聯與民間互聯網組織IETF的眾多代表對話溝通,兩大組織從此合作融洽。國際媒體評論說這是國際電聯史上的重大實踐,在歷史上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他擔任電信標準化局局長的八年間,顯著改善了國際電聯的標準化環境,縮小了發展中國家與發達國家在標準化方面的差距。大部分標準獲得批準的時間從1997年前的四年,縮短到兩年。南郵老教授糜正琨1997年開始參加國際電信聯盟的相關會議。他回憶說,2004年至2008年間成立“下一代網絡”、“三網融合”專題研究組,電信界、互聯網界和廣電界的眾多專家共同研究,分別用了兩年時間,關于“下一代網絡”、“三網融合”的相關國際標準就出臺了。現在,一些急需的標準可以在最短五周內獲得批準。
趙厚麟深知,科技創新的源頭在大學和科研單位。他積極倡導國際電信聯盟與學術界的合作,2011年國際電信聯盟第18屆全權代表大會上通過邀請大學和科研單位作為其學術會員參加國際電信聯盟活動的重要決議,全世界有五所高校首批入選。
趙厚麟數次高票當選國際電信聯盟高級官員,創造了奇跡。“背后是強大的祖國”,趙厚麟始終認為自己的成功應歸功于“中國政府的信任”和“ 中國信息產業的高速發展”的鼎立相助。
趙厚麟擔任副秘書長后,越發希望“中國企業積極參與各類國際電信標準的制訂,在未來市場競爭中掌握主動權。”他多次鼓勵說,“在國際范圍內,我們不要總是把自己放在學生的位置上,這樣會喪失很多機會,我認為,中國的電信業不能局限于走出去,更要在有能力的領域走到世界隊伍的前面去”。可喜的是,中國自主開發的TD-SCDMA和TD-LTE已經分別成為 世界上3G和4G主要的技術標準之一,為提高全球的無線電頻譜資源利用率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如果提高我們的自信心,將來就會有所創新、有所前進。”
作為新任秘書長,趙厚麟表示將忠實履行職責,帶領國際電信聯盟創新發展,努力實現國際電信聯盟宗旨,通過合作為全球信息社會提供卓越的服務,兌現競選承諾:“更好的電信/信息通信,讓人人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