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獲批全國唯一物聯網特色“國家大學科技園”。從2009年奧巴馬積極肯定建設“智慧地球”,到同年中國提出“發展自己的‘感知中國’”,中國的物聯網發展迅速起步。
“物聯網對于世界經濟、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方面,都將產生無比巨大的影響。因此,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后,世界信息產業的第三次浪潮,也將是信息產業新一輪競爭中的制高點。”南京郵電大學校長楊震教授憑借專家的敏銳,意識到學校的發展機遇出現了。2009年9月,南京郵電大學成立全國高校中第一個物聯網學院和物聯網研究院,2010年,以物聯網為特色的大學科技園開始建設,并注冊成立江蘇南郵物聯網科技園有限公司。2012年科技園被認定為江蘇省省級大學科技園。經過4年的運營和發展,園區企業年產值達4.84億元,實現稅收2230萬。南郵大學科技園在物聯網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高新技術企業孵化、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產學研結合等方面發揮出獨特的作用,成為推動國家和地方物聯網產業發展、科技進步與人才培養的重要支撐力量。
協同創新擔當社會責任
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朱洪波教授介紹說,物聯網發展作為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各行各業和多門學科、多種技術、多類產業及部門,而相互間存在著嚴重的封閉式“孤島”現象,需要加強協同創新才能有效地匯聚創新人才,整合創新資源,提高創新效率。
“以應用為導向,以產業為主線,創新核心技術和商業模式。”2010年7月,在南京物聯網大會上,楊震校長說出了南郵對物聯網產業發展的思考。南京郵電大學擔任首任南京市物聯網產業聯盟理事長單位。2012年,由南京郵電大學牽頭,落戶南京郵電大學科技園的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由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電信運營商、政府機構等29 家單位組成,設有智慧農業、智慧交通物流、智慧節能環保、智慧礦山、智慧醫藥護理、智慧家居安防等6個分中心和3個支撐平臺及在南京、無錫、蘇州3地設立物聯網技術轉移與產業化推廣基地。
“這個數據顯示企業在夜間超標排污水了。”記者看到,在一個監測平臺上,企業的排污情況一目了然,再也玩不轉“貓捉老鼠”的游戲了。南郵和江蘇省生態環境監控中心共同研制了一個江蘇生態環境的監控服務系統,可以實時感知和監管江蘇省各個地方的水、氣、聲、土、渣、固廢、電磁輻射等各個方面。
在擁有1000 平方米的全國第一個教育部泛在網絡健康服務系統工程研究中心,面向全國開放的泛在網絡服務平臺,有上千的醫療和護理專家。“現在身體信息能被實時感知,解決了實時移動查房、護理和服務的問題,看病難、居家養老難就有了解決辦法。”朱洪波說,讓醫護人員利用強大的信息網絡,可以無處不在地感知護理和檢測健康狀況,進而提供服務。一個平臺能把碎片式的服務統一起來,對傳統的健康服務形成支撐。據了解,南京市已與該中心合作成立了南京智慧健康產業技術研究院,目標是打造成全國第一個研究智慧健康的研究中心。全國的許多醫院、政府部門、養老院、穿戴式終端設備制造商、衛生部門等對此都很有興趣,要求加入這個平臺,尋求合作。
以學科優勢融合“三鏈”
項目總經費為1496萬元的“新一代寬帶無線移動通信網”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泛在網絡下多終端協同的網絡控制平臺及關鍵技術”課題,南郵為承擔單位。由南郵領銜的我國5G移動通信研究領域第一批系統級國家重大研究項目“面向新一代移動通信的同步多通道寬帶信道測量系統”項目獲資助經費820萬元。南郵在物聯網領域的研究呈現“牛市行情”。這無不依托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信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優勢學科。
近3年,承擔國家“973計劃”、“863計劃”、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項目等各類科研課題2528項,發表學術論文9364篇,其中4004篇被SCI、EI、ISTP收錄,獲1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物聯網領域獲得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大科技專項、江蘇973以及省物聯網六大示范工程等國家和省部級重大項目立項資助100余項。強大的學科底氣,為物聯網研究院引領大學科技園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南京郵電大學產業處處長、大學科技園建設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張登銀教授介紹說,目前科技園入園企業總數達到118家,其中,在孵企業92家。這些企業大都是奔著南京郵電大學強大的學科來的。
南京富凱網絡信息技術有限公司正是沖著南郵的學科優勢,較早進駐南郵物聯網科技園的企業之一。當時正在為公司重新選址的劉榮建總經理走在路上,看見“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科技園”的牌子,想到“這所學校在通信技術方面是強項”,就沖者這一點把公司安在了科技園。公司開發的“基于物聯網的樓宇對講門禁系統”,安裝不擾民,成本低,在老小區改造、市屬“四大片區”保障房建設中受到政府部門的認可,市場越做越大。公司獲批5個實用新型專利,與科技園合作的智能公共安全方面的項目“基于物聯網的實有人口動態信息采集系統示范工程”入選了2013年南京市物聯網產業重點項目。
商店買賣“智慧服務”
在科技園一樓大廳,可以看見一面大顯示屏,界面類似電腦的桌面,它就是智慧服務商店的柜臺,柜臺里有農業項目、智慧照明控制系統、遠程醫護服務……“智慧服務商店”是南郵搭建的一個物聯網展示、交易平臺,有關物聯網方面的需求,智慧校園、智能家居、節能環保、智能交通、平安應急、智慧農業、智慧旅游等涉及各行各業的一系列在線智慧服務應用,客戶在該平臺上都能夠找到。
“智慧服務商店是一個連接供需雙方的平臺,提供的東西是服務,它超越了物品的概念,不是傳統的把物體簡單的連接起來,而是為了滿足用戶服務的需求,這些服務都是智慧化的。用戶在商店看中了哪項服務,就可以向供應商購買。”朱洪波介紹說,目前無處不在的服務需求和無處不在的服務能力的迫切需求,都是碎片式的。未來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就是要用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去打造一個無處不在的服務平臺,讓這樣碎片式的供需雙方能在平臺上實現交互和交易。智慧服務商店就是科技園打造的物聯網解決方案。統一信息門戶、統一身份認證、數據共享和資源共享等功能,將碎片式的信息集成起來,實時控制管理,達到智慧化服務。
在節能環保平臺上,百萬輛汽車的尾氣排放量都可以實時監測,全省72個PM2.5監測點的PM2.5濃度可以追溯到一個月之前,數據每隔一小時更新一次。這就是一件商品。
“未來,依托南京郵電大學在信息產業、通信行業的廣泛影響力,科技園將建成引領全國的物聯網發展基地,形成輻射海內外的全國物聯網公共平臺。”楊震滿懷信心。
作者: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