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正是去西藏旅游最好的時節(jié)。南京郵電大學畢業(yè)生安玉梅、王俊花、高玲娜、魏立梅四名女生和葉建平、牛世磊兩名男生也整裝待發(fā),即將起程去西藏。他們不是去欣賞美麗的風光,而是去實現“花一年的時間做一件永不后悔的事”這一埋藏在心中多年的志愿服務的夢想。
紙上寫滿了“我要去”
一段江蘇西藏志愿者自拍的視頻“圓夢西藏在路上”,感染了49位南郵報名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志愿者。王俊花邊看邊在A4紙上寫滿了“我要去”三個字。她原先報名去新疆志愿服務,這時已決定改報西藏。可好事多磨,直到通知體檢時,她發(fā)現自己的名字還沒有在西藏專項內。經與團省委溝通,她如愿以償。
“我小學五年級前沒有一本新課本,用的都是哥哥姐姐的。直到五年級時,我才領到嶄新的課本。聽老師說,課本是一群志愿者給我們的。”王俊花在復試時回答說,她對新課本愛不釋手,更是對“志愿者”有了深深的敬意。新課本激勵了她學習的熱情,還種下一棵奉獻的種子。安玉梅來自貴州銅仁農村,她告訴記者,她沒有上過幼兒園,小學五個年級只有三個老師。等她六年級轉了學校,才知道農村的教育質量存在很大差距,因此自己也更清楚西部急需教師。
渴望的眼神揮之不去
葉建平是第一個報名去西藏的,2012年暑假期間曾去貴州赤水支教一個月。“輾轉坐了七小時的車,來到一所大山深處的小學。”葉建平講述著,六間破舊的平房就是一所小學,冬天取暖用的蜂窩煤就堆放在教室的后面。那次他們組織了30多個孩子,輔導語文、英語。“我最忘不掉的是孩子們渴望知識的目光,和他們想過上好日子的迫切心情。”葉建平拍了很多照片,一直存在QQ空間里。
牛世磊大學期間負責團支部志愿者工作,他組織同學們?yōu)橛駱涞卣馂膮^(qū)捐款、去敬老院服務、開展書畫義賣活動。“我感到很有成就感。”魏玉梅說,她在上高中時,看到報刊上志愿者故事,很感動也很向往。上大學后,與致力于志愿活動的高中同學一直保持聯(lián)系,從大一開始就在校內校外做志愿者。
據悉,南京郵電大學周周都有志愿活動,每年志愿活動近700次,為想做志愿者的學生搭建了平臺,參與的學生達上萬人次。
放棄就業(yè)機會一心奔著西藏去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除牛世磊的家在蘭州市區(qū),其余五名學生均來自貴州、甘肅的農村。按常人想法,畢業(yè)后能留在長江三角洲,實現“鯉魚跳龍門”多好。王俊花學的是行政管理,獲得過國家勵志獎學金,已在南京一家軟件公司工作,可她在初試后就“自斷后路”,一心奔著西藏去。“就憑著我這份決心,我想我一定能去成西藏。”
學財務管理的牛世磊過完年就供職五星電器了。葉建平通過了英語6級考試,貴陽一家事業(yè)單位已同意接收他。在體檢通過后,也辭職了。“初試名單上有我,非常激動。”安玉梅焦急地等著最終的消息,全然不顧新同事們的發(fā)問。“都上班了,去那么艱苦的地方干啥?”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魏立梅、高玲娜同學已找到專業(yè)對口的工作。“從往年的情況看,就算他們不在南京就業(yè),憑著江蘇的教育水平,回所在省就業(yè)是很有競爭力的。”輔導員段惠方說。
“到西部去,到基層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這句簡單的口號激勵了一代又一代西部計劃志愿者。六位同學的選擇,得到家人的支持更難能可貴。安玉梅80多歲的爺爺是位曾在四川當過兵的軍人,哥哥在西藏當過兵,兩人都非常支持安玉梅的決定。葉建平的父母前幾年為了增加點家庭收入,解決大學學費,到浙江臺州塑料廠打工。當得知兒子決定時,最終也沒有絲毫的猶豫和挽留。王俊花還有兩萬元的助學貸款沒還,已工作了的哥哥、姐姐都說要幫著還一部分。牛世磊是家里獨子,父母非常支持他“去鍛煉一下,去吃點苦”。高玲娜在家是老大,雖然家里希望她畢業(yè)后能幫著解決一些家庭負擔,可最終還是由著她“自己的事情自己決定”。魏立梅的媽媽最擔心女兒能否適應西藏的環(huán)境,考慮了好幾天,尊重了她的選擇。
“他們很普通但很懂事,做事也靠得住。”帶過魏立梅三年的吳波老師說。
據了解,大學生志愿者們除享受國家規(guī)定的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優(yōu)惠政策外,每月會有三千余元的補貼。南京郵電大學也會給予參加“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的應屆畢業(yè)生一次性獎勵每人2000元以及服務期間每人每月200元的補貼。
本月26日,六位同學就要起程了。他們將用理想播下團結、友愛、互助的種子。
作者:郭蓓 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