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要利用好現有的新技術來改善郵政、快遞服務的生產水平,也要高度重視更新的革命性技術對快遞物流可能造成的顛覆。
南京郵電大學,這座曾隸屬于郵電部治下,經歷郵電分營抉擇后,偏重電信的特色高校,近年來與“郵”越走越近。最新的動向有兩點:一是南郵設立的“物流管理”本科專業已經正式招生授課;二是南郵正在積極爭取和開展與郵政、快遞有關的軟科學項目。
然而,作為學校教育科研的領頭人,全國人大代表、農工民主黨中央副主席、南郵校長楊震代表對于行業的關切遠不止于此。
楊震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年前李克強總理視察快遞企業,贊快遞是“黑馬”,說明現在快遞的增長速度驚人。他也常用快遞,從個人體驗來說,順豐、圓通等公司總體服務很不錯。“如果能擴大范圍,‘走出去’,完全有可能成為中國的‘聯邦快遞’。”
楊震表示,現代化通訊手段的出現,使得郵政的通信功能逐漸被替代和弱化。然而,誰也沒想到網購井噴式發展,創造出巨大的快遞需求,這說明技術對于行業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他認為,既要利用好現有的新技術來改善郵政、快遞服務的生產水平,也要高度重視更新的革命性技術對快遞物流可能造成的顛覆。
楊震舉例說,利用RFID(標簽識別)技術,一分鐘可以準確無誤地分揀100封甚至更多的信件,遠超人工的效率和精準。“從長遠來看高新技術是一種趨勢。”
同時,他也提示說,3D打印技術已經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技術之一。這類物品的傳遞,并不需要通過寄遞,只需要A地發送物品的結構圖,B地就可以“打印”出來。“這無疑會對于快遞物流產生顛覆。”
有業內人士認為,快遞物流和寬帶網絡是信息消費得以健康發展的兩大支撐。今年,楊震帶來了5份建議,其中之一就是“加快推進信息消費,夯實信息基礎設施”。
他認為,信息消費是中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契機,其先決條件是具有現代化的信息基礎設施。然而在我國,這一設施還比較滯后。
近年來,國家郵政局在立法方面動作頻頻、成效顯著,“快遞條例”以及地方郵政業立法擴大覆蓋工作進展得井井有條,更為全系統、全行業建設“法治郵政”樹立了新目標。
作為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楊震每隔兩個月就要來北京參加一次常委會會議,每次都與立法有關。他結合全國人大工作,對郵政業立法提出了三點指導意見,即系統性、完整性和操作性。
“要充分開展預置評估,使法律法規更加完善、更符合現狀和未來發展。”楊震說。
作者:秦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