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南京郵電大學牽頭建設的“泛在網絡健康服務系統”工程研究中心獲得教育部批準立項。
該工程研究中心以南京郵電大學為技術主體,聯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博士后管理信息中心、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江蘇南郵物聯網科技園有限公司,以及江蘇省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協同創新中心等多方組成強大的研究群體。該工程研究中心設在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科技園內,計劃總投資4200萬元,將建設成特色鮮明、國內一流、國際先進的移動數字醫療技術研發中心,智慧健康信息服務平臺、應用示范和商業模式基地,成為智慧健康服務領域應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術轉化的有效渠道。“工程中心一個重要的研究內容,就是聯合相關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和制度創新,帶動新的健康服務產業化發展。”該中心負責人朱洪波教授介紹說。
“大家普遍感到就醫難,這和現有的醫療服務模式單一有很大關系,不管是大病小病,都要去中心醫院就診,說白了圖的就是醫療專家資源。這不僅造成了醫療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會增加醫患矛盾。”朱洪波教授接著說,“我們要做的就是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通過交互式泛在移動物聯網平臺和微型、智能、數字化健康感知終端,動態監測、全程記錄各類健康狀態人的健康信息,通過智能信息處理技術,海量信息存貯和數據挖掘技術提供專家級健康評價及護理指導,建立區域一體化智慧化健康服務體系,實現小病在社區、大病進醫院、康復回社區、健康進家庭,改變“有病就到醫院看病”的定向思維。通過大量采用RFID標記技術、GIS定位技術、無線傳感感知技術、云計算等,實現居家體征信息的實時跟蹤與監測。通過有效的移動物聯網,使得患者與醫務人員、醫療機構、醫療設備之間自動進行信息互動,實現疾病的實時監測反饋、及時診斷治療。 根據健康狀況對健康、亞健康和疾病人群進行不同的健康服務、咨詢、護理和分級醫治。”
當前,基于移動物聯網的智慧健康服務已經成為物聯網戰略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因而受到了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特別在美國、德國等西方主要發達國家,已經出現了許多相關的產品、應用系統,以及新的健康服務模式。南京郵電大學近年來致力于物聯網技術的研發,該校的物聯網平臺技術、健康服務網站,都與移動數字醫療應用有很好的符合度,并且在技術上處于領先地位。自主研發的可感知體溫、血氧、脈搏等體征信息的無線健康護理系統,并形成了相關發明專利和軟件著作權,該系統已在多家醫療機構試點使用。南京軍區總醫院、解放軍博士后信息管理中心在醫院信息化和智慧化方面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初步建立或試運行了智慧社區、嬰兒防盜系統、無線查房、醫療物質管理、病人生命體征無線移動監測等。江蘇移動通信公司利用其門戶網站和移動網絡平臺開展了遠程診療、醫院無線查房、預約掛號等移動醫療信息服務,在公眾健康領域開展健康咨詢服務新模式,以健康守護創新業務為核心,促進傳統健康資訊產品轉型,培育用戶健康產品使用習慣,建立移動健康規范和標準,產業鏈合作伙伴超過20家。南郵物聯網科技園的入駐企業也聯合開發了基于無線物聯網的移動數字醫院綜合管理服務平臺,腕帶健康指標跟蹤終端和系統平臺,糖尿病遠程管理系統平臺,血液透析數據管理系統等健康服務設備和裝置。這些前期的研究成果為向社會提供智慧健康服務,形成新的智慧健康服務產業奠定了基礎。
教育部要求該工程中心在建設過程中,要緊密結合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密切產學研結合,切實加強中試和工程化驗證環境與條件、研發與工程技術隊伍建設,積極探索建立有效的成果轉化體制機制。
作者: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