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正處于“低谷期”的中國光纖通信市場,將在2006年得以復蘇。有關專家昨天在南京郵電學院召開的全國第11次光纖通信暨第12屆集成光學學術大會上作出如此預測。
參加會議的中國工程院院士趙梓森指出,自九十年代初提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作為該思路的建設載體——光纖通信一度成為通信發展的熱點,但隨著市場的逐漸飽和等多種因素,從2000年開始,光纖通信的發展漸漸進入“低谷期”。但光纖因其一根光纖可通幾億路電話的容量優勢,使其和移動通信一樣幾乎具有永存的價值。隨著FTTH(光纖到家庭)等光纖通信技術進一步開發和應用,原先飽和的市場將隨著技術的更新出現新的發展需求。他以日本為例,該國大力發展FTTH技術,今年日本FTTH的用戶已達350萬,目前日本向中國購買發展FTTH所需器件已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整個光纖通信市場預計到2006年就會得以復蘇。
目前寬帶網絡已經進入家庭,今年年底前包括南京在內的13個城市試行數字電視,2005年全國四分之一的電視臺將發射數字電視信號,2010年江蘇等東部發達地區將普及數字電視,2015年全國停播模擬廣播電視。而這些都是以光纖通信技術為基礎的,光纖通信在中國的市場同樣不可低估。
作者及來源:記者 王翚 孫為立 2003年10月9日 揚子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