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自主創新項目填補了國內應急通信空白
本報訊 南京郵電大學通信與信息工程學院謝繼東教授主持研發的便攜式衛星通信系統于近日通過省級鑒定,該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可廣泛應用于交通運輸、搶險救災、新聞采訪、科考探險、公安和軍事等應急和特殊通信領域,填補了國內應急通信產品的空白。
在緊急情況下保持各種形式的通信能力,是國家對重大事件反應能力的標志,是綜合國力的象征。衛星通信在應急通信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是傳統衛星通信:地球站直徑在1.2米-3米,重達幾噸,攜帶困難,而且操作復雜。南郵的這一自主創新成果——手提、背負攜帶的超小口徑衛星通信地球站,接收口徑只有0.6米,重量只有20公斤,攜帶非常方便,其性能與目前國際上處于領先水平的瑞典同類產品不相上下,而價格卻便宜很多。
超小口徑衛星通信地球站的研發成功,使電視臺進行戶外采訪時就不需要再開動一輛龐大的采訪車,只需把該設備放在任何一輛汽車的后備箱中即可隨時操作;遭遇突發災難事件時,也可以通過該設備隨時隨地建立通信地球站,與指揮中心建立即時聯系,大大彌補了傳統通信設備可能產生的基站受損或由于現場復雜造成通信不暢等弊端。
作者及來源:記者 王翚 陳曉春 2006年3月15日 新華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