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郵大昨為首任院長秦華禮慶百歲壽辰
年輕時的秦華禮
百歲老人秦華禮(左二)切生日蛋糕。
昨天,南京郵電大學為首任老院長、老紅軍,百歲老人秦華禮舉辦百歲壽辰慶祝會。令來賓感嘆的是,雖然一百歲高齡,秦老臉上卻沒有太多皺紋,而且腰背挺直、精神矍鑠、步履堅定,滿頭銀發紋絲不亂。熟悉他的人都說,秦老熱愛生活,90多歲還帶領南郵的老年門球隊滿中國“飛”,參加比賽。每天讀《揚子晚報》也是他多年的習慣之一。
54年前他任南郵院長
1913年,秦華禮出生在四川省通江縣大巴山下一個窮苦的家庭。在他1歲時,父親就去世了,迫于生活的壓力,母親強忍著淚水將秦華禮的三個姐姐都賣給人家做童養媳,以此換取溫飽。1932年12月,紅軍來到通江縣。紅軍到達的第三天,秦華禮就自告奮勇參加了村里的游擊隊,手持梭鏢、肩背大刀、威風凜凜。1933年,他加入中國共產黨,走過了二萬五千里長征,經歷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是位“老通信”。
解放后,秦華禮轉到地方工作。1958年10月,秦華禮離任北京郵電學院黨委第二書記,任南京郵電學院首任書記、院長。秦老的院長任命書,還是周恩來總理親自簽發的呢!成立之初的南京郵電學院,缺房子、缺設備、缺老師、缺干部。面臨這一現狀,老書記很痛心,“學校總要上課啊”,這一信念支撐他從困難中突圍。缺房子,老書記和學校師生親自下工地,打根基,建房子。“就這樣,我在這個校園里一待就是54年。”秦老望著窗外的校園,滿目柔情。
90多歲還滿中國跑
百歲高齡的秦老不僅身板硬朗,而且眼不花耳不聾,說起話來思路清晰。“每天覺得時間不夠用!”秦老笑呵呵地說,每天吃完飯他會堅持讀報,《揚子晚報》、《新華日報》之類的要看上一堆,對天下大事了如指掌。找幾個老棋友殺兩盤象棋,也是一大快事,一點也不覺得腦子累。前兩年,他還專門花5000多元買了臺電腦,研究在電腦上下象棋,秦老還有一大愛好,就是打門球。曾經擔任過南京市門球協會副主席的他,經常出現在學校的門球場,練上半小時門球,路過的人都不敢相信他已有一百歲了。
更讓記者驚訝的是,早幾年,秦老習慣每天早上用冷水洗頭、沖澡,這兩年歲數大了,慢慢改成晚上睡覺前用自來水沖頭洗臉。即使這樣的數九寒天,也是先用溫水洗一遍,最后還是用涼水沖一下。說起這個習慣,還要追溯到秦老抗戰那會兒:“那個時候因為缺乏休息,老是頭疼心發慌,有次我用毛巾泡過井水后敷一下頭,發現好多了,后來就一直用冷水洗頭洗澡。這個習慣一直堅持了五六十年。”最讓人佩服的是,前兩年,閑不住的老爺子還全國各地的到處轉悠。九十多歲了,跑過石家莊、西安、廣州、深圳、香港等各個地方。前年,還到汶川看了地震遺址,為遇難者親手獻了花。
不忌口但從不會多吃
秦華禮老家是四川通江,參加紅軍時期,秦老是軍部的電臺臺長。因為工作關系,常常通宵不能睡覺。“那會在北方,夜里零下40℃,不喝高度白酒熬不過去,經常熬夜,需要抽煙解乏。”
35歲前,秦老曾經煙不離手酒不離口,再加上條件艱苦,所以他患有嚴重的胃病、失眠,身體越來越差。35歲那年,他這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于是他開始戒煙、戒酒。“煙和白酒是一下子就戒了,從那以后再也沒碰過。”秦老的早餐很“西化”,品種豐富,“早上喝一杯西紅柿汁,兩顆大棗,一小片土豆,一片胡蘿卜,一杯牛奶,量都很少,但吃的品種很多。”
每到冬季秦老愛睡懶覺,早上八九點鐘才起床,女兒出門時把土豆胡蘿卜之類的蒸在鍋里。午飯和晚飯都隨意,“家里燒什么我就吃什么。”不過每晚那一小杯紅酒一定少不得。“每晚喝一小杯紅酒,大約1兩左右。”這樣的生活習慣他堅持了有半個世紀,他從不忌口,但從不會多吃,每頓飯最多八成飽。
作者及來源:通訊員 張前 記者 蔡蘊琦 2012年01月07日 揚子晚報 第A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