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省委副書記任彥申昨日上午專程來到南京郵電學院進行調研。他指出,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特別要把握好服務方向,實現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的“三結合”,與實際、社會、市場的“三貼近”,在經濟建設、社會發(fā)展的主戰(zhàn)場上作出應有的貢獻。
南京郵電學院已有62年辦學歷史,是一所以工學門類為主體,以電子、信息學科和現代管理學科為特色,具有工學、理學、文學、經濟學、管理學和教育學等多學科門類,博士、碩士、本科等多層次教育協(xié)調發(fā)展的高等學校,成為全國為數不多、江蘇唯一具備大規(guī)模系統(tǒng)地培養(yǎng)信息科技專業(yè)人才實力的高校。現有各類學生總數近2萬人、教職工1300多人。
在南京郵電學院,任彥申參觀考察了有關學科建設點和重點實驗室,還深入到大學生公寓、食堂、教室,了解大學生的生活情況。看到南郵學生公寓窗明幾凈,24小時供應熱水,并把寬帶端口接到了學生床邊,任彥申高興地說:“這條件在全國高校中也是第一流的。”
在認真聽取了南郵黨委書記兼院長謝玲關于學校基本情況和辦學思路的匯報后,任彥申說,南郵是在革命戰(zhàn)火中誕生、有著光榮傳統(tǒng)和鮮明辦學特色的學校,辦學以來每20年就上一個新臺階,實現了三步跳,辦學規(guī)模、結構、層次、條件都有了長足發(fā)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更發(fā)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有著廣闊的發(fā)展前景,看到這些,很高興,也很受鼓舞。
任彥申指出,高校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特別要把握好服務方向,即要為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服務,為科教興國、人才強國而服務。一定要和區(qū)域經濟、社會發(fā)展密切接軌,尤其像南郵這樣特別貼近實際的學校,更要在與企業(yè)的結合和市場的結合上多下功夫。文化講“三貼近”,大學也要講“三貼近”,貼近實際,貼近社會,貼近市場,大學最大的增長點可能也就在這里。當前,大學功能已發(fā)生革命性的變化,要實現教學、科研、社會實踐的“三結合”,產、學、研的“三結合”,誰結合得好,誰就有生命力,這是學校的生命線,關系到一個大學興衰成敗的大問題,也是21世紀教學改革的大趨勢、大潮流。
任彥申指出,一個大學辦得好不好,要讓社會來評價。高校總喜歡拿有多少研究生,有多少博士點、碩士點來做自我評價,而社會和黨委政府卻是以高校為經濟、社會作了多少貢獻,在經濟、社會主戰(zhàn)場有多少影響力、推動力來評價。在這一點上,社會評價和高校自我評價有一個差異,但我們要靠近社會的標準,江蘇的高校都要重視這個問題。許多大學只重視技術的領先水平,不重視市場的占有程度,結果有相當一部分科研項目游離在市場之外,不會轉化。但如果不去迅速占領市場,技術再高也沒用,因為技術的研發(fā)是無止境的。大學校長要學會和市長、縣長、企業(yè)董事長交朋友。
任彥申強調,建設好一個高校,學科是根本,人才是關鍵。要提高我們的科學治校、民主治校、依法治校能力,都需要有一批人才。人才主要是兩支隊伍:一是學術骨干,一是黨政管理骨干,在學校建設中一定要兩支隊伍并重。
任彥申最后說,南京郵電學院所在的通信、信息領域目前正處于技術創(chuàng)新最活躍、成果轉化速度最快、市場前景迅速拓展的一個黃金發(fā)展期,是非常有前景的。希望學校抓住這一歷史機遇,把學校建設好、管理好、發(fā)展好、提高好,在這個領域里再提高一步。
作者及來源:王翚 陳曉春 新華日報 2004年12月3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