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學“宿舍人際關系”展開的諸多調查表明,在今天的校園,很多大學生面臨宿舍環境不和諧的問題。宿舍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宿舍文化在大學生生活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南京郵電大學最近幾年在學校團委的帶領下,著力打造富有特色的宿舍文化,他們的很多故事給人有益的啟示。
特色宿舍 建設溫馨小“家”
前不久,南京《金陵晚報》報道了南京郵電大學版“最牛男生宿舍”。全宿舍12名男生,有10人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等國外知名大學碩士研究生錄取書;另外兩人一個被中國移動集團公司錄取,另一個贏得國家電網、IBM、華為等一大批知名企業的橄欖枝……這種比學趕幫氛圍下的學習型宿舍在南京郵電大學并非個案。海外教育學院的一個女生小宿舍,4個女生在校時都是學生干部,都參加過大學生英語競賽,之后4個人分別拿到了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威廉瑪麗學院、美國康奈爾大學和中國電信集團公司的錄取通知書。
海外教育學院學生季偉這樣理解宿舍文化:“舍友有相似的意識形態,思想上趨同,有共同的興趣愛好。比如我們宿舍都喜歡運動,或者有的宿舍都喜歡旅游。”
學習是學生的本職。南京郵電大學團委凌海峰老師說,有的宿舍的學生喜歡集體自習,集體參加活動,而有的宿舍,學生喜歡集體打游戲,集體逃課。從成績單上看,一般成績好的都集中在一個宿舍,成績差的集中在另一個宿舍。可見宿舍對學生的影響。
慕海則將他的宿舍營造成興趣型宿舍。慕海高中畢業后對音樂感興趣,自學了吉他。到了大學,舍友從未接觸過吉他,看到慕海在宿舍里練習,比較好奇,也開始跟著自學,請慕海指導。如今,這個舍友已經堅持了兩年多。他們一起組建了一個5人樂團名叫the party,兩人都擔任吉他手,慕海負責節奏、主唱,舍友負責主音。
友愛型宿舍用信件等多種方式增加溝通。周樂的宿舍屬于友愛型的女生宿舍。大一的第一個國慶假期,舍長給大家每人寫了一封信。信里說,宿舍是我家,今后我們就成了一家人了。相識是緣分,我們要共同維護宿舍這個家。周樂說,這樣的一封信,不但她們看了很感動,當時連家長看了也很感動,覺得很放心把孩子放在南京郵電大學。從那以后,舍長總是帶頭打掃衛生,大家也很愛護宿舍,買地墊、過年貼年畫,過得很溫暖。還有的宿舍,把鞋盒改造鞋架、制作照片墻、統一買舍服等,形式多樣,心意相似。季偉說,他所在的宿舍只要有人參加比賽,其他人都會集體出動去支持他。
民主型宿舍則將有爭議的宿舍問題投票解決。張翔所在的男生宿舍,不會對許多細節斤斤計較,但對買一個2000元左右的洗衣機這樣的“大事”,還是采用民主投票的方式妥善地解決了爭議。“有的人不愿意買,可能會覺得自己洗洗就好了。我們通過投票后決定要買,每個人平攤費用。對經濟拮據的同學,我們可以在平常生活上多幫著他些。”張翔說,平時他們還交一定的宿舍費,用來承擔電費、買洗衣粉等公共日用品的費用。買電卡在張翔宿舍也是通過民主解決的。因為學校售電處離宿舍較遠,夏天又熱又曬,舍友誰都不想去買電,于是舍長召集大家民主討論,排好了班次大家輪流去。
綠色宿舍 撒播環保意識
宿舍里積攢的舊書本、瓶瓶罐罐,又找不到收廢品的來處理,讓宿舍環境有那么一些不堪,影響宿舍整潔。但是在南京郵電大學,學生們樂于積攢書本瓶罐,并不為此擔憂。
“綠色風”學生社團發起的每年兩屆“綠色寢室”活動已經是第三年了。在每年的特定時間,就像一個節日儀式一樣,在學校南二廣場,同學們只要用3~5cm的書籍或30支飲料瓶就可以從“綠色風”交換回一個小盆栽,比如吸毒草、仙人球、文竹、含羞草等。同時“綠色風”會利用海報傳單借機宣傳這些植物有效改善空氣、美化環境的功能及種養方法,還會分享植物的花語。比如,四葉草的花語是“一定能守”。只需要在展臺登記,“綠色風”的成員還可以上門服務,到各宿舍去收廢品,送上小盆栽。
“‘綠色寢室’的想法是用綠色帶動寢室,把宿舍看成家的概念,用廢舊物品換綠色植物。現在每個院系都有學生參與到‘綠色風綠色寢室’的活動中來,這個活動已經覆蓋了大部分宿舍。我們期望能讓綠色意識從南京郵電大學宿舍走到南京郵電大學院系再到整個南京。”“綠色風”的創始人之一王志忠,現在是光電工程學院的輔導員。當年,他聯合兩個學生一起創立了這個如今名聲在外的學生社團。
“綠色寢室”的運作是先墊付一筆錢買些耐養的植物盆栽,然后與學生的書、瓶交換,再將收到的書、瓶集中,請廢品回收站的人來學校買走,獲得的錢再買植物盆栽繼續供同學們兌換。現任“綠色風”負責人史東偉同學說,南京郵電大學仙林校區共有約3000個宿舍,基本上每個宿舍都兌換到了盆栽,有的宿舍還兌換了不止一個。
收來的書瓶還有其他用處。比如說“學長火炬”傳遞,是在有用的舊書本上畫個火炬,在火炬上寫上每次經手流動的人的姓名,使一些學長的舊書屆屆留存,重復利用。再比如,瓶子會被用來做行為藝術道具。“綠色風”之前舉行過一次筷子行為藝術,宣傳一次性筷子的環境危害,使南二食堂的一次性筷子絕了跡。
“水果賀卡”活動 、“保護螢火蟲,尋找失落的精靈”、 “環保小超人”,與必勝客等公司機構合作……以社團帶動綠色寢室建設,“綠色風”忙得不亦樂乎。
宿舍團建:讓“泡面王子”改邪歸正
南京郵電大學的學生能將巨大的熱情傾注在宿舍文化建設中,離不開南京郵電大學團委老師及各個院系輔導員的重視和支持。南京郵電大學共青團的宿舍制度文化建設,有多項創新。
根據團江蘇省委“青春燎原計劃”的意見,南京郵電大學共青團結合自身實際,提出要擴大對團員青年的有效聯系和覆蓋。“宿舍是學生的第二課堂,我們要讓團組織占領第二課堂,建立公寓團組織,讓學生回歸健康的校園生活。”南京郵電大學團委書記張翼說。在南京郵電大學,公寓建團以公寓樓為基礎成立團總支、以公寓樓層為單位建立團支部,以宿舍為單位成立團小組,以團小組為單位展開活動。其中南京郵電大學海外教育學院2009年10月在紐約理工曼哈頓校區學生宿舍中建立了“曼哈頓團支部”,是對海外大學生團支部建設的初步探索。
和其他高校相似,南京郵電大學很多學生從大一就開始備有電腦。如何防止學生沉迷網絡游戲呢?海外教育學院08級輔導員要求每個使用電腦的同學都必須簽訂一份承諾書,承諾書規定了不得影響自己的學習、期末考試不及格者下學期自愿放棄電腦使用等內容,柔性引導自主意識強烈的“90后”大學生。
通過宿舍團建,學校將同學們的宿舍文化建設與團的組織活動進行了結合和拓展。計算機學院、軟件學院為了營造良好積極的宿舍文化氛圍,建立了以33幢602室、34幢601室、41幢402室三個宿舍為單位的、以培養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為目的的特色團支部——“圖靈特色團支部”,它具有“acm算法設計”、“嵌入式軟件工程”和“信息安全技術”的技術特色。以34幢601室為例,他們以技術為核心,努力培養舍友學習掌握技術的熱情,制定了宿舍科技交流活動安排表,保持每周1~2次的內部學習和實踐交流。通過近一年的堅持,全宿舍12名成員的學習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得到顯著提高,他們在學校舉辦的各種科技比賽中獲得了多項獎項。
針對個別自制力差,在宿舍長時間用電腦打游戲的學生,南京郵電大學各院系團委制定各種制度,給予他們更多關心。海外教育學院的一名學生人稱“泡面王子”,大一的時候經常宅在宿舍打游戲,還買了很多泡面放宿舍,餓了就吃泡面。一次,他在校外的濱海網吧打游戲,家長、老師、學生一起從凌晨一點找到早上六七點,才找到他。打游戲導致他七八門課不及格。對這樣的學生,輔導員一邊聯系任課老師幫助補習,一邊指定團支部書記或班干部以及舍友對其進行幫扶,定期跟其家長聯系報告其行蹤,“泡面王子”的父母能及時出現正是因為幫扶學生及時聯系。輔導員還會定期與學生家長會談。輔導員還經常深入宿舍,與這個同學談心,建立友誼,尋找他過去的閃光點,和他聊今后的職業規劃,在期中期末考試等關鍵節點督促他、找他談話。到了大四上學期,這個同學的情況有很大好轉,畢業后仍與輔導員老師多有往來。
除此之外,男女生寢室互查制度、宿舍評比表彰制度、宿舍文化節等,都是南京郵電大學團委一直在積極實施的特色活動。
南郵團委的老師們深有感觸地說,宿舍是大學時代的家,是同學們的溫馨港灣。從建設宿舍文化入手,打造一個有默契有笑聲有溫暖的宿舍,應該是大學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內容。
作者及來源:戎青 中國青年報 人民網、中國網等網站轉載 2011年07月14日 第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