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全國人大十屆四次會議精神,推動學校各項事業的發展,全國人大代表、我校副校長楊震教授,應邀于3月15日下午給全校干部教師作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精神的報告。報告會在學校禮堂舉行,副校長張順頤主持了會議。
楊震在報告中簡單介紹了十屆人大四次會議的主要內容、議程、意義、主要成果、“兩會”熱點等情況以及他本人對會議的感受、會議期間的日程安排、接受媒體采訪等有關情況。
楊震在談到十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的意義時指出,這次會議是在我國剛剛完成“十五”規劃,對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十一五”規劃進行討論之際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對于動員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艱苦奮斗,開拓創新,為“十一五”開好頭、起好步,繼續推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進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標志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些重點領域和重大戰略開始發展轉變。比如以前我們提“積極的財政政策”,現在說“穩健的財政政策”;以前的經濟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是“粗放式”發展,現在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擺在突出位置。
在介紹溫家寶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時,楊震說,今年的《報告》包括“去年工作回顧”、“今年主要任務”和“關于‘十一五’規劃綱要的說明”三個部分,《報告》共83處提到“改革”,29處提到“體制改革”,在今年的工作中尤其重視與人民利益息息相關的問題的解決,不但增加了“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分擔的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等以“關注民生、以人為本”為基本指導思想的內容,更是把“高度重視解決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問題”專門提出來,作為今年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特別強調“要抓緊解決廣大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
楊震還結合我校發展實際,重點介紹了“十一五”規劃綱要中信息、通信等與我校發展戰略和高等教育事業相關的有關問題的規劃情況。楊震指出,我校作為一所以電子、信息、通信為特色的大學,全校師生一定要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深化改革,開拓創新,群策群力,奮發圖強,為把“十一五”規劃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為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楊震還介紹了政府工作報告等七個報告的投票通過情況,“新農村”建設的主要措施,醫療、教育等“兩會”熱點問題和江蘇代表團的一些情況。會議期間,吳邦國、回良玉、顧秀蓮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后到江蘇代表團參加審議,吳邦國在聽取了江蘇團代表的審議發言后說,去年去了一次江蘇,總的感覺是江蘇形勢大好,到處充滿活力和生機。他希望江蘇在科技創新方面走在全國前列。(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