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郵電大學的前身是1942年誕生于山東抗日根據地的八路軍戰郵干訓班,是我黨、我軍早期系統培養通信人才的學校之一。學校始終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傳承學校80年辦學歷程中凝結的紅色血脈,發揚務實進取、開拓創新的奮斗精神,肩負起新時代、新征程下的歷史責任,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接續奮斗。
新時代的十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高校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學校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傳承紅色基因,秉承優良傳統,推動黨的建設和思想政治工作與學校事業發展深度融合,以高質量的黨建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十載春華秋實,書寫時代華章。正值學校辦學80周年之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回望學校取得的顯著成就,我們無比自豪——
學校辦學水平和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實現全國百強的奮斗目標,入選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和第二輪“雙一流”建設高校,入選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和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峰計劃A類建設高校,連續兩年獲評江蘇省綜合考核第一等次,在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的新征程上奮力譜寫嶄新篇章。
舉旗定向,把準黨建“定盤星”
學校黨委堅持黨對學校事業的全面領導,將黨的建設作為把牢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定盤星”,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黨委領導核心作用得到有效發揮。
第一時間上好“第一堂課”。學校把“第一議題”學習作為學校科學決策的“頭道工序”,把中心組學習作為領導干部思想政治建設的“主要陣地”,校黨委書記、校領導率先垂范上黨課。建立教師固定理論學習日制度,組織專題學習會、“先鋒論壇”、理論培訓班、網絡遠程培訓等多層次多樣化的學習培訓,持續推進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往深里做、往心里走、往實里抓。學校被評為“江蘇省學習型黨組織建設工作先進單位”。
奮楫爭先,當好“排頭兵”。學校堅持把黨性教育作為黨內政治生活的重要工作抓緊抓實。扎實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學校黨委作為唯一高校代表向省委常委會匯報“三嚴三實”專題教育開展情況。深入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江蘇省“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情況通報》報道學校學習教育開展情況。育才報國守初心,信達天下承使命,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師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得以解決,教育部網站、《中國教育報》、新華網等中央和省市媒體先后關注報道。建黨百年之際,結合學校紅色校史開展“四講四悟八實踐”黨史學習教育主題活動,“南郵紅”鐫刻在師生思想深處,2個創新案例被省委簡報整篇采用,3個案例獲評全省高校優秀案例,1個學習經驗案例入編全省創新案例集(全省高校僅3個)。
打通基層黨建“最后一公里”。基層黨組織是落實學校黨建責任的主體單位,是支撐學校發展的“砥柱石”。學校以強化院系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實施“對標爭先”建設計劃,推進二級黨組織落實主體責任清單、簽訂責任書全覆蓋。獲評“江蘇省高校先進基層黨組織”,培育創建“全國黨建工作樣板支部”4個,“全省黨建工作標桿院系”2個,“全省黨建工作樣板支部”13個,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1個,全國高校“百名研究生黨員標兵”2人。選好“領頭雁”,促進黨建和業務雙融合,全校教師黨支部書記“雙帶頭人”比例達到 100%。堅持“黨建進宿舍”,建立學生公寓黨總支、樓層黨支部、宿舍黨小組。
打造年輕干部成長鍛煉的“蓄水池”。全面推行“五突出五強化”選人用人機制,組織工作不斷取得新進展新成效。分層分類辦好干部培訓重點班次,分期分批對黨員干部進行系統培訓,引導黨員干部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不斷加強對工會、共青團、學生會等群眾組織的領導,推進統一戰線、離退休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學校獲評“全國模范職工之家”“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等稱號,1人獲全國優秀共青團干部,1人獲全國高校青年教師教學競賽工科組一等獎第一名,1人獲全國高校輔導員素質能力大賽一等獎。
自我革命永葆生機活力。學校扎實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和“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堅決履行黨委主體責任和紀委監督責任。構建以黨內監督為主導,專責監督為保障,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巡察監督統籌銜接,審計監督、群眾監督等其他監督貫通融合的“大監督”格局,班子運行狀態、校內政治生態、事業發展事態“三態”持續向好。
鑄魂育人,筑牢思政工作“生命線”
學校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把好“指揮棒”,上好“大思政課”,聚焦重點難點問題,加快構建特色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親和力、針對性和有效性。
擦亮紅色校史“金字招牌”。學校充分挖掘紅色校史,大力實施紅色校史育人“十個一”工程,努力構建以紅色為基色的思政工作格局,形成具有南郵特色的紅色校史育人體系,讓校史課程成為每個南郵學子必學的“金牌課程”,讓紅色信仰在廣大南郵師生心中“金光閃閃”。
拓寬思政育人“主渠道”。校領導班子帶頭,學校辦學舊址、校園實景課堂、智慧教室擔當課程 “主講人”。與時俱進、躬耕不輟,院士、校友分享自身經歷,勉勵學子勤學善思,潤物無聲地啟智潤心。大力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協同育人,在思政課中開設紅色校史專題,實施紅色校史思政教育校地合作模式。建設信息學科特色思政“四個課堂”,構建課程思政層次化培育體系,發揮課程教學“主陣地”作用。舉辦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競賽,讓課程思政示范課“樹起來”。學校入選江蘇省首批課程思政建設示范高校。
打造能“解渴”、引“共鳴”、增“回味”的思政“新載體”。建設“南郵易班”網絡思政平臺,開設“防疫思政課”專欄,開展“立人大講堂”“科學與人文大講堂”等品牌講座,舉行“大學生講思政課”公開課比賽,組建輔導員宣講團、優秀學子宣講團,開展“信仰公開課”“柚子青年說”“鼎山研習營”系列活動,理論學習創“新”更用“心”。以網上知識競答等方式,開展“網上重走長征路”等系列主題活動,激勵學生厚植家國情、砥礪強國志。注重強化開學典禮、畢業典禮式等典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愛國情懷、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以文培元,譜寫宣傳“新樂章”
學校堅持用黨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人,弘揚愛黨深情、砥礪奮進力量,在總結歷史經驗中守正創新、在緊扣時代脈搏中擔當作為。以文培元,賡續“信達天下、自強不息”的南郵精神,打造南郵精神、校訓、校風、校歌“四位一體”的校園文化體系,在厚植文化基因中凝聚精神力量。
筑好“同心圓”,譜寫“新樂章”。學校堅持把學習宣傳闡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圍繞中心工作,筑牢網上網下“同心圓”,展現學校在各個時期的豐富內涵、時代價值和精神風貌。學校官方新媒體平臺粉絲總數超過30萬,官微連續5年進入中國大學官微百強,2021年、2022年均進入前50強。校報辦報質量在全省高校名列前茅,學校新聞作品多次獲得中國高校校報好新聞獎、江蘇省報紙好新聞獎、江蘇省高校校報優秀作品獎等,對外宣傳在媒體類型、層次、版面等方面不斷突破,營造了良好的輿論氛圍,學校連續榮獲“江蘇教育新聞輿論工作表揚單位”“全省教育信息工作表揚單位”,建好南郵人共同的精神家園。
堅持價值引領,更高品質建設校園文化。學校深入推進“江蘇省文明校園”創建工作,豐富以和諧典雅為內核的校園物質文化,統籌校園文化設施、人文景觀、文化活動場館和文化展示區建設。培育特色校園文化,深入打造“薪火傳?踏歌行”校慶健身跑、“紫金大講堂”、龍獅等校園文化品牌。扎實推進書香校園建設,開展“經典閱讀”活動,積極實施本科生經典名著閱讀計劃。持續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戲曲名作進校園”、大學生文化藝術節、留學生國際文化節等活動。每年舉辦校園廉潔文化活動周活動,以高質量廉潔文化作品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培育師生清正廉潔價值理念。
紅色文化跨越時空,直抵人心。“因郵電而生,隨通信而長,由信息而強”,新版校歌《信達天下》圍繞學校“起源、發展、初心、使命、特色、鼓勁”進行創作,賡續南郵精神的紅色之魂,激發南郵人的奮進動力。校史讀本《紅綠藍:南郵的色彩》講述南郵80年來“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紅色歷史,為新生上送上“思政大餐”,讓每一位新進校的南郵學子都能深刻理解母校滄桑厚重的辦學歷程和矢志報國的赤子之心。原創紅色校史劇《赤子》以學校發展歷程中的代表性人物為主線、以重大歷史事件為素材,講述了歷代南郵人“永遠跟黨走”的忠誠故事,作為江蘇省紫金文化藝術節大學生戲劇展演劇目,《赤子》在江蘇大劇院上演,并榮獲2021年度全省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創新獎提名獎。大學生藝術展演培育文化精品,原創話劇《奔跑者》獲第六屆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全國一等獎,同時獲優秀創作獎。南郵先輩們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解放而浴血奮戰,鑄就了永載史冊的“戰郵精神”,紅色校史景觀“戰郵廣場”建成,是不忘戰郵之根、守志愛國之心的生動寫照。
踏上新征程,全體南郵人定將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匯聚形成推動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合力,為建成電子信息領域特色鮮明研究型大學打下堅實基礎,不斷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精彩篇章。
(撰稿:畢瑩瑩 編輯:王存宏 審核:謝平)